个人名片
宋雷,1979年出生于临泉县高塘镇凤岗村,2011年回乡创业成立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为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宋雷也被授予“阜阳市五一劳动模范”“阜阳市返乡创业标兵”“阜阳好人”等称号。
从小就生在农村的宋雷,对农业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从普通农村青年,到蔬菜产业的创业新秀……在他的心目中,家乡这片希望的田野最适合播种梦想,也最能收获“金子”。
【资料图】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全国57个农民合作社入选,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列其中。作为合作社理事长,宋雷表示,他依然将自己定位为一名农民,深耕沃土,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共同出资流转土地,建大棚种蔬菜
记者:早年间,你曾外出打工,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返乡从事蔬菜种植的?
宋雷:我曾到广东、浙江等地寻找工作机会。当时,由于学历不高,许多工厂将我拒之门外。有一次,我到菜市场买菜,发现与家乡相比,大城市的蔬菜价格明显偏高。由于打工时工资微薄,吃上新鲜蔬菜成了一种“奢侈”,我便萌生学种菜的念头。之后几经波折,我又来到“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用6年时间掌握了蔬菜科技种植技术。2010年底,我回到家乡,想在蔬菜产业谋求发展。
作为合作社发起人之一,我和几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共同创办了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共同出资流转土地,建大棚种植蔬菜。因管理有方,准确把握了市场需求,当年就将全部投资收回并有所收益,吸引了周边不少农户主动入社。
2012年开始,当地政府对钢架大棚和2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给予补贴,我们进一步壮大种植基地,还注册了“皖北靓点”商标,购买了检测设备,确保蔬菜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才上市。2013年,我们的蔬菜产品被当时的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2016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记者:你认为要把合作社搞好,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宋雷:以前我在老家种过菜,也有一定的销售经验。这些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自从有了投身蔬菜行业的想法,我每个月都会到本地蔬菜批发市场去几次,了解哪些品种销量好、经济效益高。比如,通过调研,我发现在瑶海农产品批发市场,长茄比圆茄销量更好、长黄瓜比短黄瓜更受欢迎等。
我在寿光学习期间,当地菜农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们起早贪黑种菜,生活却非常节俭。在外面吃饭,几个人就点几个菜,绝对不会浪费,因为他们深知食物来之不易。
2010年刚开始种菜时,我总是亲力亲为,带着大家一起干。春季正值蔬菜生长期,刚开始由于技术局限,200多个大棚每2个小时就要浇一次水。为了按时浇水,夜里我还定了闹铃。下雨刮风天,别人在屋里,我要往田里跑,看棚膜压得紧不紧、有没有倒灌水。这十几年,可以说我吃住全在基地,除了想干出一番事业,更重要的是我真正喜欢这一行。
让更多农户尝到科技种菜的甜头
记者:蔬菜种植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和自然条件双重风险,你们有致胜“法宝”吗?
宋雷: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建立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就是我们致胜的“法宝”。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近3000亩,涉及高塘、老集等乡镇,社员达到370户,拥有现代化育苗棚6座、连片大棚200多亩。按不同季节分别种植辣椒、菜心、芹菜等十余个品种,通过分品种、分茬口错峰上市,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方针,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和定植时间,“补冬淡、保夏缺”,抓时机上市。
为了避免同质化,我们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方式,让乡亲们以土地入股、带资入股等形式共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既学到技术,也降低了风险,尝到现代农业科技种菜的甜头。我们还计划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把合作社建成皖北万亩蔬果种植基地。
记者:干任何一项事业,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你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努力克服的?
宋雷:当然出现过困难。2013年之前,很多社员采取传统的露天方式种植,当年冬季的一场雪灾给我们带来巨大损失。之后,合作社从省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山东寿光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并建设高质量温室大棚。如今,合作社拥有蔬菜种植面积2000多亩,现代化连栋大棚55亩,实现了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蔬菜。
2020年,合作社与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安徽菜大师润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社持股45%,合作社成员可享受分成。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合作社成立的初衷,也是我坚持不变的信念。农业是个风险比较大的产业,一时的成功不算什么,要能够经受住长期的市场考验,保持稳定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不断寻求新突破,将进军预制菜市场
记者:从事蔬菜产业,产品优化、销路畅通等至关重要。在这些方面,你是怎样不断寻求突破的?
宋雷:品质决定销路。十几年来,我们尝试过种植生姜、土豆等20多种蔬菜,目前以芥蓝、菜心、芹菜等10余种为主,年产量2000多吨。我们不断进行品种更新、技术更新,可以说蔬菜的转换种植,是顺应市场发展的结果。
目前,除了保障本地大型超市、生鲜市场和部分政府食堂供应,还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10多个省份,部分产品销往香港、澳门。为了确保香港市场的蔬菜供应份额,合作社按照统一要求进行蔬菜采摘、收购,并实行电子编码管理,易于管理、方便快速结算。合作社还在基地建立了专业的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对每一批次的蔬菜瓜果抽样检测,严禁超标产品进入流通渠道。
记者: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宋雷:合作社每年都在不同方面进行创新。目前,除了蔬果批发,我们还提供净菜、切菜等精加工服务。比如,根据合作客户的要求,我们将土豆进行切丝、切片等精加工,每天带动就业40-100人。同时,择下来的菜根、菜叶还可以作为有机肥回填到地里,为城市减少了厨余垃圾。下一步,我们准备进军预制菜市场。
合作社非常注重培养人才,多年来,我们与省、市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合作,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社员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10多年来,累计有3000多人次接受培训,打造了一支业务精干的技术和管理队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招收年轻的00后“新农人”。我希望带领更多年轻人深耕现代农业,让家乡农村产业兴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