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全程托管面积436万亩

丰收的田野 颍州晚报记者 王彪 摄


【资料图】

近年来,我市创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培育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对小农户的覆盖率。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以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生产为主的全程托管面积436万亩,参与开展全程托管服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534个,占比32.1%。

农业“大托管”助力稳产增效

近期,颍泉区中市办街头社区托管的1600亩秋季作物迎来收获。

“虽遇到干旱天气,今年整体收成还算稳定。”看着复合种植的大豆玉米颗粒归仓,社区干部吕玉良颇为满意。

街头社区实行的“大托管”,即由社区党支部领办社区集体合作社,流转社区土地,并委托专业团队管护,探索社区集体统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在此之前,如何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成为摆在街头社区“两委”面前的“硬骨头”。2018年,带着问题外出考察,社区“两委”很快找到了答案:对辖区2300多亩土地实行“大托管”,实行规模化种植。

“社区合作社托管土地后,依托社区服务组织,进行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这样就能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亩产效益,农业结构也更贴近市场需求。”吕玉良说,当年9月,街头社区接连召开党员、居民代表大会,向群众说清土地“大托管”的好处,得到村民的支持。不到一个月时间,社区96%的土地顺利实行流转。

“今年托管的1400亩订单小麦卖了230万元,扣除种子、化肥、管理等费用,仅这一项就给社区集体带来50万元收入。”吕玉良说,社区还搞起了蔬菜大棚、休闲垂钓和农家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又带来一笔不少的收入。

“土地托管给社区后,不仅每年能获得相应的租赁费,还能在产业基地、农家乐打工挣钱。”街头社区居民孙秀芳说,得益于“大托管”的政策红利,社区居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这种将土地整村流转统一经营的“农业大托管”模式,如今在我市如火如荼地推进。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以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生产为主的全程托管面积436万亩,参与开展全程托管服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534个,占比32.1%。

鼓励开展整乡镇托管

农业生产全程“大托管”是由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协议,将分散的耕地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起来统一托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服务组织等分工协作,配套提供市场信息、良种良法、农资供应、绿色生产技术、农机作业、农产品烘干、收储、秸秆打捆等生产性服务,金融机构提供信贷保险支持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为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生产全程“大托管”工作,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大托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积极培育做强本地托管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实现托管服务本地化。优化联动机制,夯实服务基础,做强本地品牌。鼓励同类组织形成服务联盟、抱团发展,不同类服务组织互补发展,增强全产业链托管服务能力。大力招引央企和行业头部企业等在本地注册成立子公司,规范服务,发挥行业标杆作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我市创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培育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对小农户的覆盖率。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以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生产为主的全程托管面积436万亩,参与开展全程托管服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534个,占比32.1%。

在拓宽服务内容方面,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村(居)实施整村托管工作,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开展全程托管,鼓励乡镇开展整乡镇托管。积极探索以农业“大托管”为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资源要素跨界集约化配置。谋划创业就业车间,推动“产业、就业、创业”融合共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提供金融支持方面,托管服务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按照托管服务面积和资金需求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对先付保底收益的、列入贷款规模的,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保险公司根据保底收益、生产成本等测算收入保险保额,给予收入保底保险。

按照有关规定,下一步,我市将对开展全程托管服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服务主体进行奖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跟踪指导,服务到位,及时总结完善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对小农户的覆盖率,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托管服务 集体经济 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