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小众行业火出圈。这是一项伟大而寂寞的工作,他们站在历史的洪流上对抗时间,用双手复原文物,用耐心和细心让文物得以“重生”。
师傅原阜阳市文化局白天鹅工艺厂厂长李适中,就是一名古青铜器修复者,1995年初中毕业后的高付林,就开始跟着李适中在当时的白天鹅工艺厂进行学习,期间主要学习了工艺修复技术。他深知文物修复对知识储备要求很高,不仅要懂技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化学、美学知识,并且要具备绘画、雕刻、焊接等技能,因此一有空闲他便学习文物修复技术,查阅资料等。
学习自2004年后高付林成立了自己的工艺品加工厂,并开始修复古青铜器,主要以修复古青铜镜为主,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然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各大拍卖行也找到他。
邮寄过来的古青铜镜破损程度不同,一般修复完成一件器具需要几天或到几个月的时间。要经过清洗、拼接、整形、焊接、补配,五大步骤,“虽说步骤不多,但过程很复杂,破损严重的还需要填补、修补纹饰等。高付林说,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每件器物我都尽量修复到看不出是破损过似的,尽最大努力做到‘破镜重圆’。
由于高付林的修复技术较高,自2004年以来,无数件古青铜镜在他手里“破镜重圆”。他个人也于六年前加入了中国青铜专业协会。
谈起修复技术,高付林说,首先需要的是耐力、细心、时间,“一坐至少两个小时,坐不住肯定不行。”其次还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由于在当学徒时见得多、学得多、干得多,再加上这些年的经验,现在任何一件古青铜镜上的纹饰他都能准确判断出来。看到一件件古青铜镜在他手里“重生”,他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高付林又带了两个徒弟,要把修复古青铜镜技术传承下去。还把从古玩市场上淘来的古青铜镜、铜杂件修复后无偿捐献给了阜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