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市民在超市选购带有二维码标签的新鲜蔬菜。 本报记者 庞诚 摄
(资料图片)
“扫一扫就知道这些菜产地是哪里、是否经过检测、农残等是否达标,买菜更放心了!”10月28日上午,在永辉超市颍东区世纪金源店,市民张女士来到超市生鲜区,一边挑选商品一边对记者说,现在,她买菜时都要扫一扫“码上见”小程序,通过智慧食品追溯平台了解相关信息,为每天的选购提供参考。
记者了解到,近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颍东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试点:引导企业开发建设“码上见”智慧食品追溯平台。一“码”相连,食用农产品实现了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
一“码”释疑
凌晨两点,繁星点点。
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永辉超市颍东区世纪金源店的信息录入员就已开始了繁忙的工作:逐一核查新一批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的进货批次、检测报告、供货企业(原产地)的经营资质等信息,并输入到新建不久的系统。
8个小时后,市民张女士来到超市生鲜区,用手机对着苦瓜货架上的二维码扫了扫,溯源信息立即显示在手机上:进货批次10月28日,产地山东省寿光市,样品检测日期为10月27日、符合标准指标要求……
“看到这些信息,我买菜更放心了。”张女士说,超市这种“公开”方式很好,保障了消费者知情权,也提升了商家信誉和公信力。
“二维码就像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来源可溯、品质可查。同时,通过产品二维码,也能更清晰地‘讲述’产品全链条的品质故事。”超市行政主管高超介绍,在蔬果等生鲜区域设置“码上见”以来,不仅销售总量增加了,投诉纠纷率也降低了。
顺向追踪 逆向溯源
蔬果生鲜有了“电子身份证”,源自我市对“码上见”智慧食品追溯平台建设试点的探索。
为进一步推进食品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适应当前信息化、智慧化监管新形势,近期,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颍东区市场监管局在颍东区开展试点,建设食用农产品“码上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以前,在售卖过程中,瓜果蔬菜及肉制品等食用农产品的产品来源及相关信息,消费者无法直观看到。针对这一情况,试点中,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引导颍东区上规模、有能力的商超,开发建立‘码上见’智慧食品追溯平台。”颍东区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尹洪介绍,通过在相应食用农产品售卖区设置“码上见”智慧食品追溯平台二维码屏幕,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就能够清晰看到食品的关键核心信息,真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永辉超市颍东区世纪金源店,是首批试点商超之一。“我们依托合肥公司,开发了食品安全云网系统,购置了电子显示屏、设置了信息录入专岗等,从软硬件方面着手,推进试点工作。”高超介绍,目前,企业设置了100余块电子屏,为80余种生鲜食品动态设置了“码上见”。
“监管部门通过鼓励引导、监督检查、督促指导等,促使二维码信息更新更加及时、确保真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真实可靠的“码上见”智慧食品追溯平台建设,让食用农产品实现了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
全面推广可期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实现了消费者和商家“双赢”。“既有效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又有效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尹洪介绍。
目前,颍东区现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000余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职责,通过鼓励引导、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各类经营主体规范建立进销货台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承担起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主体责任,为更大范围推广“码上见”追溯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食品安全共治、共享需要多方参与,更需要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赋智赋能,让监管与服务更加智慧,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总结提升试点成果,在尊重市场主体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时适度推广,努力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