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电池行业,分化和内卷已经成为主旋律。行业集中度相当高,宁王和迪王两家就一起分走了六七成的市场;TOP10中的剩余玩家,却仅有8%-1%不等的份额。
马太效应显著,产能也逐渐走向过剩,强者通吃格局似乎已定。排在后面的玩家想要成为行业头部,需要跨越“阶级”鸿沟。
蜂巢却把这样的“卷”看作破局的机会。
(相关资料图)
“中国卷是必然的,手机、白色家电、汽车、光伏,任何一个行业的颠覆,洗牌都有这么一个卷的过程”。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如是说道。
在他看来,锂电行业仍暗流涌动,主机厂的采购结构趋于分散,混动用途等细分电池市场异军突起,为蜂巢能源等二线玩家带来新的机遇。
年初,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打响“以价换量” 的市场争夺战,揭示了当下动力电池领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抢客户、扩规模已经成为动力电池厂商们的首要任务。
靠着押中了爆发的混动市场,以及 “飞叠 + 短刀” 产品杀手锏,让蜂巢今年前九个月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国内第八。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蜂巢对“大单品”策略的坚持。在汽车终端市场降价潮和油电同价的氛围中,杨红新借助大单品战略,将制造成本、采购成本降下去。
当然,这也考验着蜂巢对未来市场路线的持续预判和研发迭代能力。
随着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力不足的厂商被淘汰,在下一个阶段,电池行业新的格局演变和突围,或将在二线圈层进行角逐。
杨红新也不讳言其想要三份天下的野心。早在两年前,蜂巢就抛出2025年冲击600G瓦时产能的规划。这个数字超过国内所有二线电池企业产能规划,直逼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脱胎于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能否再次靠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延续现阶段的领先姿态,甚至跨越一二线之间的鸿沟?作为国内动力电池前八名中唯一没有上市的企业,而接下来蜂巢将如何借助IPO撬动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
以下是与杨红新的对话(经编辑):
问:行业里面,大家还是觉得宁德时代之前深度绑定了很多主机厂,后面的人再想超越就很难,从技术上二三线厂家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最好的一个机会了,我们要怎样来打破它和资本之间的协同?
杨红新:其实从第二名到第十名,各个企业的出货量还都在高速增长,占比是有增有减。但从未来的趋势上来看,各个整车厂的采购结构是越来越分散。很多整车厂在两年前只有一家供应商,比如蔚小理现在看都有二供、三供、四供都有了,包括吉利等都是呈现这个趋势。
就因为整车厂更开放了,否则蜂巢也不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订单,这是客观存在的。像我们这些2-10名的企业自身的产能也越来越充足,大家技术差距之间也越来越小,所以蜂巢内生的能力越来越强。
问:一季度的时候整个行业在减产,我们整个排产的情况是怎样的,蜂巢今年对于电池产能过剩情况的判断?
杨红新:上半年由于结构性的原因,我们一些客户的一些车型出现了换型换代,或者是出现了量的调整,因此一直在清理库存。新客户、新车型还没投产,所以有一个衔接期,主要是在二季度。
到了八九月份,新品牌、新车型、新配置上市的产品特别多。不只是蜂巢,整个电池行业的排产都明显提升,订单非常旺盛。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这一部分都是纯增量,来源是PHEV的爆发,增速还非常快、可持续性比较强。
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保供,现在是供不应求,客户给我们的订单量都很大,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年初。
问:但是今年上游材料降价,大家反倒对于电池厂的降价预期上来了,对后期的盈利能力是越来越看淡,以后电池厂该怎么盈利?
杨红新:现在实施这些主材的价格联动,上游碳酸锂降了电池价格也要联动调整,确实挑战比较大。明年碳酸锂有可能降到15万左右,但将来会进入到一个稳定阶段,再降就会打击整个上游的积极性。因此,蜂巢想把自制正极这部分优势发挥出来以改善盈利。
另外,从产品结构上要优化,向供应链布局要利润,向制造要利润。
将来车企采购都上了规模,成本偏差会变小。我们要继续推行大单品,一个产品供给多个客户,否则频繁换型根本赚不着钱。制造成本降5分,毛利就可能差出来8个百分点。所以将来考验企业的就是客户稳定性,大单品持续稳定生产,这是精益生产的本质。真正走量的东西是向制造要利润,电池公司这么大的规模跟体量也逃不开。
同时,一定要持续迭代技术,领先别人半步就比别人早出来半年,就可以享受这半年的价格红利。跟在别人屁股后,成本压力和售价压力永远是最大的。
问:现在技术路线的迭代还是非常快,对技术路线的押注蜂巢是怎么考虑的?在选定技术路线之后,蜂巢会选哪个产品去做大单品的规模化?
杨红新:技术路线要基于应用场景选择,终端客户最缺最需要什么,然后再倒推,从可以解决的这些技术里边选最有竞争力的去解决,无非是要考虑里程、成本、安全三要素。
但大单品的选择也非常困难,要做海量的推演,就是市场上最主流的车,它的续航、充电功率等到底是什么样的需求,我们用什么方案能覆盖市场上80%的车,且能跟友商的产品兼容。押宝也很难,一旦押对了确实是非常了不得。
综合下来,蜂巢用短刀的磷酸铁锂做到主流乘用车80%的场景覆盖,用大圆柱高镍的体系做到高端长里程CTC的覆盖。这是产品维度的解决方案。
问:动力电池产业最初就有产能过剩,但是10年前的产能过剩跟今天的产能过剩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蜂巢认为洗牌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杨红新:主要是电池厂们在2023年和2024年提前投了25年、26年的产能,造成了阶段性过剩。但大家都不投资了以后,电池市场需求还在高速增长(30%—40%)。随着行业趋于理性,有些企业又将被淘汰出局,因此到2025年产能就不过剩了。
其次,真的是有结构性问题。现在国内布局PHEV和增程电池产业链的和产能的厂家很少,蜂巢跟宁德时代两家布局的产品最全、产能最大,覆盖50-250公里的PHEV增程电池。
这种从产品到产能的布局,不是所有企业都做得了的。因为产品要全新定制开发,PHEV电芯容量都比EV电池容量要小,大家原来扩产的都是280公里的储能,全朝着越大越好去布的产能。所以PHEV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供不应求,至少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需求都非常紧张。
其实很多企业都没想到锂电池会迭代这么快,不到一年就迭代了一代,等它量产的时候下一代早就出来了,上一代老车型用的接近于标准的电池,大家全扩的那一种已经过时了。
但实际上,像2.2C快充、800伏快充的新产品产能还是不足。生产更不上迭代,就会使一些没有跟上迭代速度,没有布局下一代产品产线或布局错的企业掉队。
问:能否透露蜂巢IPO的最新进程?
杨红新:因为蜂巢成立时间很短,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短板要补。但是从我们公司总体来讲,从申报到现在还是比较顺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