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行情已经进入尾声,年度业绩排名的形势也日益清晰。


(相关资料图)

截至12月17日,黄海管理的3只基金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万家精选在年内长时间的领跑后,稳居前三。

而且,他同紧随的第四名顺安元启、第五名英大国企的领先优势也依然保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海距离2022年度公募基金的“业绩冠军”越来越近。

这位投资生涯始于绝对收益,谈吐温文尔雅但投资风格鲜明犀利、对外低调但内心坚定自信的投资人,正在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黄海究竟是怎样的基金经理?他又因何而领跑业内?

老将出马

虽然看起来是今年声名鹊起,但黄海其实是个“老将”。

他本科是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在上海财经大学就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黄海加盟卖方研究的“鼻祖”申万研究所从事策略研究。

此后,他长期在华宝信托、中银国际证券担任项目经理、研究员、投资经理、投资总监等职务。在中银证券时,黄海是若干支券商大集合的投资主办,也管理过自营组合,业绩靠前。

2015年,黄海从券商跨入公募,正式走向资管行业“前台”。他加盟万家基金,出任投资总监,是公司整体投研的牵头决策人之一,同时也担纲多个专户产品。

2020年,黄海开始管理公募,入行20年以上的他在不惑之年后接盘第一支公募基金,两年的时间,黄海成为年度基金冠军的“最热门人选”。

宏观决断、配置准确

黄海的风格非常鲜明,这也是他业绩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海重视宏观分析、重视战略制定、也重视战术执行。

他坦言,2022年做对了几件事:

一是早在2021年三、四季度他就预判——2022年的市场是弱市,应当采取和强势市场完全不同的配置策略。

二是他预判2022年全球经济的周期将呈现“外胀内滞”,由此布局上倾向于能源和地产行业来应对。

两者一个应对“胀”、一个应对“滞”,适当匹配了2022年的真实经济走向。

三是基于对弱市的判断,黄海的持仓较为集中,他认为,弱市机会少,必须集中才能获得超额收益,越少的选择越是坚定。

事后看,他对煤炭股的投资,足够集中和准确,支撑了他管理基金的收益一路领先。

调整带来超额收益

此外,战术上,黄海多次进行组合内部的再平衡,并在市场低点敏锐地抓住了风电、军工、白酒等行业的阶段性机会,这些组合内部的再平衡带来了超额收益,令他年内业绩更加出挑。

一是煤炭板块的灵活动态持仓。

黄海将煤炭股分为两类:

一类是高股息、“长协”比高的动力煤公司,这类公司估值低、分红比例高、价格波动小,防御性良好;一类是现货比例高、与市场价格挂钩比较紧密的品种,后者代表性产品是焦煤,焦煤与经济短期需求有很强的相关性,旺季时进攻性更强。

黄海在宏观需求尚可的时候,比如2022年一季度,重点配置了焦煤;而在二季度经济受疫情影响显化时,他又适时把部分仓位从焦煤调整到动力煤;到了三季度,又加仓了盈利预测更加稳健的油气公司。

二是在市场深跌时,把握优质公司买点。

如今回看全年,A股市场的两个低点,分别出现在4月底和10月底。

在这两个低点,黄海都用小部分仓位进行了进攻型的布局。

具体来说,二季度,买入了新能源的海风板块和军工股。

四季度,抄底了白酒和银行股。

这两次操作,都为黄海的组合提供了一定的超额收益。

适当容忍回撤

在转身公募后,黄海也遇到了一个困惑,机构投资者和渠道对公募产品的回撤管控日益关注。

在黄海看来,权益投资的管理上,如果在市场底部过度管控回撤可能影响未来的收益,如果想及时抄底,又不可避免的必须承担一些波动。

比如,煤炭股在2021年的三季度、2022年的年初和9、10月份都有较大的回撤。此时恰逢市场阶段底部,但同时相关资产的波动性也很大。

黄海认为,如果基于价值的角度,底部显然应该果断持有,但同时底部的剧烈波动,也会令回撤阶段性增加。在他看来,这种回撤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必须要忍受。

以他的理解,除非是有投资杠杆,或是持有人本身对风险有明确要求,否则在一定的市场阶段,或许可以对回撤多一些容忍。

买入煤炭的理由

煤炭就是黄海找到的比现金性价比好得多的资产。

黄海有一个长期的判断:从十年维度来看,能源正在走大通胀的逻辑。

他发现,包括煤炭在内的全球的能源,都有一个类似的情况:过去10年里,资本开支比较低,供给受限,但随着经济的增长,需求稳步上升。因此供需关系就会从过剩、平衡到紧平衡,最后到出现缺口,甚至缺口变大。

2015年以前,煤炭价格随着经济周期大幅波动。但从2016年供给侧改革以来,煤炭整体的价格波动幅度在缩小,背后就是供需失衡。

从估值角度,2021年年底,展望动态估值,很多煤炭股只有3倍左右的估值。

在通胀大背景下,这类资产呈现了低估值、低负债、高股息、高现金流的特征,黄海认为,即使对市场比较谨慎,这类资产的性价比也远比现金好。

地产尚需时间观察

对于他担任公募基金经理以来重仓的地产,黄海坦言,地产方面的调整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出任公募基金经理是2020年年底,彼时他就判断,市场空间已经不大了,在牛市的尾端,进入防御阶段。

因此,他最初就选择了重配地产来防御。

而且,他原本买入地产的逻辑是,供给出清,优胜的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反而受益。

但是,地产的调控压力超出预期,行业供给的出清力度超出预期。在行业基本面极度不景气的情况下,前述逻辑被打破。

所以,黄海一度减持地产。

对于未来,黄海仍在密切关注地产龙头公司的表现。他认为,这个板块的表现最终取决于整体销售是否回暖,目前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关注供给格局变化

黄海总结自己的投资理念是,抓住市场的错误定价,重拳出击,尽可能用绝对收益的眼光实现收益资产的增值。

他的方法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自上而下,主要是抓住经济库存的周期配置。在经济周期向上的时候,他一般配置的行业会多一些;经济周期向下的时候,则配置的行业相对集中。

在2012年以前,他更多的是抓住需求端的变化。2012年以后,经济波动的空间变小,他更多关注供给端行业格局的变化,包括政策推动及技术创新。

虽然从公募持仓看,他主要持仓集中于地产和能源。但黄海的视野绝不局限于此。

他介绍,2005年之前,他更关注科技方向;但后面他更多的转向了一些与中国经济大周期相关的方向。

周期、金融等低估值的板块也是他比较熟悉的领域。

此外,他也阶段性也参与过TMT、光伏等机会,包括年内也阶段性地用一定仓位配置了新能源、军工、消费等方向。

在消费、科技等方向,依托公司投研平台,与团队充分沟通,形成综合的自上而下跟自下而上相互印证的体系,从而挖掘出适合的标的。

他会在行业选择上下更多的功夫,抓住经济中关注度最大的或者是痛点的行业。

最后,大的宏观行业数据与推导,落实到具体上市公司的企业盈利、现金流、订单,做宏观、微观相互印证。

组合动态再平衡

黄海还有一个特点是,持仓并非买入不动,而是会做组合动态平衡,灵活调入风险收益比更高的公司,减仓风险收益比较低的公司。

比如,在2022年三季度,他调出部分煤炭股,买入石油天然气公司,最主要的考虑角度就是风险收益比。

部分煤炭价格国内受到长协价格限制,但在海外的矿使它受益全球煤价的飙升,他考虑到海外煤价波动剧烈,判断很可能会出现调整;

同期,石油、天然气的盈利预测比较比较稳健中性,风险收益比更好。

再对比估值的差异,他就做出了对应的换仓调整。

黄海表示,他会用绝对收益的眼光来做投资,把估值的安全始终还是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这主要是考虑到国内的资本市场相关因素比较复杂,受政策的变化引导也比较大,又融入全球的经济。

所以,他更看重中期的一年维度的业绩表现,这点在他的个股选择中权重较高。

明年二季度后周期向上

展望后市,他认为在2023年,宏观基本面是缓慢复苏的过程。

地产方面,考虑到稳增长政策累计效果的时滞,地产的销售回暖尚需时日。

居民端,收入预期在趋于弱化,2022年储蓄增速非常快,居民收入预期的扭转,需要时间。

企业端,也需要时间修复资产负债表。

总之,现在这个时刻,他认为,更多应该看积极方面,中国经济波动显示,库存周期比较有效。从2021年的2季度开始去库存,到2023年2季度会是库存周期的底部,之后会有向上走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1、2个季度的时间来消化一些负面因素,但最终在稳增长的政策的累积效果下的,还是会体现出库存周期向上的特征。这在以前年份是牛市的一个特征。

仍然看好价值股

具体到投资风格上,黄海仍然比较看好价值股的风格。

从资产配置角度,此前大家对价值股的配置是极少的,目前已经进入资产配置在低估值价值股的再平衡过程,这个阶段或持续时间至少是两年以上。

在经济弱复苏的过程中会出现资产荒,稳定增长、低估值、高分红、低负债、高现金流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在整个经济下行中会出现资产荒,无论是增量资金还是存量资金,这都是增配的方向。

关注供给偏紧的行业

2023年与2022年不一样的是,2022年可选的东西比较少,2023年是经济基本面筑底回升的过程,可选范围更广。

2023年上半年,黄海相对偏谨慎,在配置上优先选择能源类资产,如煤炭、油气。

再往后看,他主要看好稳增长政策下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供给端偏紧或者供给端出清比较彻底的行业。

他认为,需求起来后,供给不足的行业,会有比较好的价格弹性。

主要包括,上游资源品、地产产业链、化工等。

以及,他对未来需求逐步回暖的消费类的优质公司也是看好的。

整体来说,对于上游的资源品、地产产业链、化工、建材、消费、金融,他判断明年都会有机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