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强国战略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承担着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重要使命。


【资料图】

我市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聚焦新材料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强化“双招双引”,初步形成了以硅基、铝基、磁性、煤基、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同时,结合全市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优势凸显

在位于颍泉经开区的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高效运转切割,一条条薄如蝉翼的纳米晶软磁材料源源不断地传输。

该金属片有一个神奇之处,用它做成元器件,初始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高频损耗表现优异。因为这个特性,此新材料也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手机等新兴领域。

位于颍上经开区的安徽燕龙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机器人在抓取光伏压延玻璃产品。 颍州晚报记者 王彪 摄

成功研发新一代10微米+级超薄纳米晶材料,攻克行业技术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智磁新材料,正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频软磁材料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基地,汇聚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一个个新材料企业“拔节生长”的背后,是阜阳“抢跑”新赛道的持续用力。

我市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不仅将其作为全市着力打造的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还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培育企业、孵化项目,将其作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阜阳智磁新材料、北矿磁材、阜阳欣奕华、一鸣新材料、嘉阳新材料、凯盛燕龙基等一批新材料企业不断成长,昊源化工、吉祥三宝高科纺织、银河皮革等一批本地企业加速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新材料项目结构、加速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翻倍,年均增长约15%,初步形成了以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为代表的先进基础材料体系。去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集聚效应明显

在阜阳界首高新区东城科技园,总投资超10亿元的年产6万吨功能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个由安徽丰原集团和吉祥三宝高科纺织合作投资建设的项目,填补了阜阳功能性聚乳酸纤维生产的空白。

从传统棉纺织材料到玉米纤维、仿鹅绒高保暖絮片,再到此次的聚乳酸纤维,吉祥三宝高科纺织作为头部企业,其发展的每一步跨越,都在大幅延展着阜阳新材料产业链条。

以吉祥三宝高科纺织、天鸿新材料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界首市建成了高性能功能膜产业链、功能性纺织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了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作为我市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颍东区以昊源化工为龙头打造的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集聚了杭摩新材料、庆洋化工、中科昊海等一批产业链企业,有力促进了我市精细化工、煤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在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切车间,技术人员正在操作机器分切锂电池隔膜。 本报记者 庞诚 摄

在阜合产业园区,我市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度注重产品、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每年投入研发资金数千万元,现拥有可使用专利223项,其凭借过硬技术实力,逐步实现了显示光刻胶国产化配套,出货实绩国内排名第一。

补齐拉长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我市坚持全市“一盘棋”、差异化定位、资源化利用、扁平化管理、一体化发展思路,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坚持“龙头+配套”,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

市新材料产业链专班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煤基、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硅基、磁性、铝基新材料等细分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现。

向千亿级产业迈进

新材料,“新”产业,新希望。

按照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新材料产业早日迈上千亿元台阶”目标,我市围绕化工、磁性、新型显示和半导体新材料聚企业、塑产业,开展“双招双引”,延展产业链条,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材料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按照已经形成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各地产业特色,招商小分队积极外出招商。”市招商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468.6亿元,已开工项目22个。

位于颍上县的安徽锂天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锂电池生产线上忙碌。 本报记者 庞诚 摄

今年以来,我市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分赴上海、北京、榆林、西安、重庆、鄂尔多斯开展招商活动,累计拜访企业45家,在阜接待客商7批次,在对接项目5个。

此外,以商招商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在颍泉经开区,安徽智磁新材料带领团队筹划新征工业用地,新建万吨级高频软磁材料产业园,进一步扩大产能和延伸产业链。“这一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将突破10亿元,还将带动引入下游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安徽智磁新材料总经理邓毕力表示。

昊源化工尼龙66、杭摩科技、北矿磁材等一个个投资体量大、牵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也在不断引入上下游产业的企业。

产业链条加快“串起”,又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借助新材料产业这一强大引擎,我市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