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新村镇发展芦蒿产业,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
9月26日,阜南县新村镇于洼村村民姚金英等人蹲在田间,将筐里的芦蒿秧有序插入土中。“谁能想到,以前不起眼的芦蒿,现在成宝贝了!”她一边插秧,一边喜滋滋地对记者说。作为村芦蒿合作社的种植工人,她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从2015年被当地党委、政府推广以来,芦蒿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密码”。
“不起眼的蔬菜,竟然这么赚钱”
因为芦蒿产业红火,59岁的村民于金荣今年流转了30多亩地专门种植芦蒿,从以前的村合作社管理员变成了“老板”。
“去年芦蒿最高价卖到十三四块钱一斤,平均每斤也达到了7块多钱。”于金荣说,他去年在合作社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今年他自己种植芦蒿,连带种植西瓜、红薯,预计纯收入在40万元。
每天早、中、晚,于金荣都要来地里转转,打药、除虫等。“目前,我在村里只能算是芦蒿种植第三大户。”于金荣说,据他所知,去年村里的第一大户,种植芦蒿纯收入在80万元以上,“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蔬菜,竟然这么赚钱!”
小芦蒿做成大产业
在于洼村村头有一排平房,这是刚完工不久的芦蒿专用储存冷库。这处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的冷库,暂时是安徽省红意芦蒿开发有限公司的厂房。
公司负责人张俊是阜南县人,多年来一直在外发展。2020年春,张俊结识了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受邀参观新村镇芦蒿种植后,张俊被这种营养丰富、清香芬芳的农作物所吸引。随后,他首期投资300余万元,成立了红意芦蒿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芦蒿相关产品。
在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系相关专家的帮助下,张俊历经半年时间,于今年夏天先后研发出芦蒿原味酱、芦蒿香辣酱、芦蒿腊肉酱等新产品,目前正在相关部门审核,有望不久后推向市场。
在张俊的未来规划中,芦蒿产业开发还会有芦蒿茶、芦蒿精油、芦蒿饮料等产品。
产值突破3亿元
2015年,张亮担任新村镇党委书记后,一直寻找适合当地的致富路。走访中,他发现镇里有十几户居民种植芦蒿,虽然规模不大,但多年来从来没亏过本,甚至有人还靠卖芦蒿盖起了小楼。张亮认为,良好的种植历史和群众基础,加上市场前景广阔,在新村镇大规模推广种植芦蒿一定不错。
通过调研分析,新村镇党委、政府拿出了一系列举措扶持芦蒿种植,包括党员村干部带头、种植协会带动、大户帮助,让农户唱主角,给予新种植户每亩200元奖补,老户带新户给予每亩100元补助等。
去年初,张亮动员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地头保鲜冷库建设项目。目前,全镇已建成芦蒿存储冷库14座,每座可存储芦蒿3000余吨,让芦蒿的储存周期大为延长,有利于延长产业链。
目前,全镇芦蒿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产值突破3亿元,每年为群众人均增收6000元,工商注册涉农经营主体700余家。去年12月14日,新村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新村芦蒿”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今年9月,“新村芦蒿”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不久前,“新村芦蒿”还被评为全市十大名优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