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抗癌药赛道或将再迎一股。

10月18日,创新药企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润达生”)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

恒润达生此次IPO计划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募集25.39亿元,投向“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项目”、“总部及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相关资料图)

招股书显示,以免疫细胞疗法为核心的恒润达生主要聚焦于恶性血液病和实体肿瘤治疗领域,但由于相关产品均处于临床阶段未实现商业化,其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几乎为0,2019年至2021年的还分别出现了1.17亿元、1.03亿元和1.93亿元的净亏损。

作为业内攻克肿瘤中较为前沿的技术,免疫细胞治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达到控制或者消灭癌症的目的,这一技术路线有望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继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后的又一突破方向。

主攻免疫细胞治疗法中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技术的恒润达生目前旗下坐拥10款在研药物,其中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B-NHL)”的药品已进入II期临床注册环节,预计2023年提交新药上市申请,这也是恒润达生旗下距离商业化目标最近的药品。

值得一提的是,与目前众多创新药企实控人拥有生物科学背景不同,恒润达生的实控人李国顺毕业于福建省莆田市技术学校轻工机械专业。曾有公开报道称李国顺旗下坐拥多家医疗机构,但从此次招股书披露的情况来看,这些医疗机构与之并无股权关系,反而与李国顺的一致行动人陈良和近亲属有关,这给恒润达生此次闯关IPO的信息披露留下了不少谜团。

主攻CAR-T技术

在癌症治疗方式上,相比于效率较低且无法解决转移问题的手术治疗、损伤细胞且副作用明显的放化疗以及适用范围过窄、易形成耐药性的靶向治疗,2010年后逐步走入抗癌舞台中央的免疫疗法正在受到了更多关注。

该疗法的原理在于,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达到控制或者消灭肿瘤的目的——这与近来市场中热议的癌症疫苗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

恒润达生正是这样一家以免疫疗法为核心技术的创新药企,其主要研究免疫细胞疗法中的Car-T技术,即通过对患者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让其可以杀死体内癌细胞的方法。

恒润达生旗下采用Car-T技术的药物共有6款,分别针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肾癌等不同疾病,其中尤以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B-NHL)”的HR001药物研发进展最快,已进入II期临床注册环节,并预计于2023年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相比之下,其余药物则进展都相对缓慢。例如旗下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的HR003药物预计于2023年才递交新药临床研究审批。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以Car-T为核心技术并获得上市审批的药物数量相当有限。

截至2022年10月19日,中国市场上仅有药明巨诺(2126.HK)研发的倍诺达、复星凯特的奕凯达获得上市审批,二者分别针对成人难治性或24个月内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r/r FL)患者、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另据科济药业(2171.HK)10月18日消息称,其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全人抗自体BCMA CAR-T细胞候选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并有望成为成为国内第三款以Car-T为核心技术的创新药物。

若恒润达生及其旗下药物双双成功上市,其将成为首家持有CAR-T上市药物的科创板公司。

市场容量待估

尽管该技术已较此前实现较大突破,但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这显然会给该类企业的盈利前景和业绩预期带来潜在挑战。

从已上市的CAR-T技术类的药品业绩来看,昂贵的定价逻辑下产生的收入相对有限。例如药明巨诺研发的倍诺达定价高达120万元,而该药物首度商业化的2022年上半年,倍诺达仅累计开出77张处方单,产生收入只有0.66亿元,而药明巨诺的同期净亏损却仍高达4.29亿元。

如此背景下,恒润达生未来的产品定价以及潜在的购买力人群都是亟待纳入考量的要素。

从市场机构的预测来看,抗癌治疗领域仍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以HR001药物主攻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例,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尽管2021年中国52.5万人的该类肿瘤患者所带来的的市场规模仅为1亿元,但2028年后该市场规模可能扩容至百亿量级。

此外,CAR-T类药物=医保谈判的“带量效应”也有望让该类药物进一步打入市场。

据国家医保局9月17日发布的《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199个药品》文章显示,药明巨诺的倍诺达(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已进入初审名单。

不过,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医保的定位是‘普惠、保基本’,能接受这种疗法的主要是高消费群体,短期内进医保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能否顺利通过II期临床并实现新药上市,以及后续商业化落地的不确定性,仍然是摆在恒润达生面前的难题。

“撞名”关联方之谜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恒润达生也是一家具有“莆田系”特点的公司。

作为恒润达生的实控人,联合多名一致行动人控制恒润达生49.18%股份的实控人李国顺本身就是一名莆田人。

多年之前,李国顺就曾通过开设医疗机构盈利,而直至2015年才组建团队成立恒润达生。

工商资料显示,李国顺曾在名为“黑龙江欧菲妇产医院有限公司”的医疗机构担任监事职务,并持有80%的股份,不过该机构已于2018年注销。

不过李国顺实际持有的民营医院似乎不止于此。

据成都商报2014年的一篇题为《掌控7成民营医疗机构福建莆田商帮操盘8000医院》的报道指出,李国顺家族的太平洋投资集团拥有“维多利亚”和“阳光系列”品牌连锁医院等,医疗投资规模位居全国民间投资前八强;另据公开信息统计,李国顺旗下坐拥涉足妇科、医美等不少于34家医疗机构。

但从招股书来看,李国顺与上述报道所涉医疗机构并无股权关系,相反相关连锁机构的重要话事人之一,却是李国顺控股恒润达生的一致行动人陈良和之弟陈良喜、妻弟翁建伟。

据招股书记载,翁建伟目前控制着一家与恒润达生毫无股权关系、却带着“恒润”标签的“上海恒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恒润科技”)和重庆博泰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同时还参股重庆星宸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维多利亚妇产医院有限公司;陈良喜则持有厦门欧菲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80%的股权。

其中,恒润达生称恒润科技已于2022年7月注销,但目前工商信息中仍未显示该注销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翁建伟还通过恒润科技持有带“恒润”标签的“上海恒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已注销,下称“恒润器械”)90%的股权,而恒润器械的另一少数股东上海恒润生物医疗技术研究所(普通合伙)(已注销,下称“恒润研究所”)昔日话事人之一就是李国顺控股恒润达生的一致行动人李国清。

换言之,这些看似与恒润达生以及李国顺毫无关系,却又带有“恒润”标签的恒润科技、恒润器械和恒润研究所的股东名单中都有李国顺一致行动人出现的身影。

这些医疗企业究竟与恒润达生及李国顺有着怎样的关系,或许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核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