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太和县公安局获悉,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客服或银行工作人员,谎称用户的“百万保障”已到期,需要缴费续保,否则会自动扣除费用,还会影响征信,专门针对微信和支付宝用户实施诈骗,太和已有被害者中招。
【资料图】
太和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微信“百万保障”在微信钱包中的“消费者保护”功能里,为系统自动开启,属于安全保障的一种,支付宝也有此功能,都免费且不影响征信。凡是以不关闭微信“百万保障”业务会影响个人征信、按月扣费、影响理赔等为由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
转账8万元后,对方将她拉黑
8月17日上午,太和县的张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银行的客服,说张女士的微信支付“百万保障”功能免费体验期已结束,如果不取消,每年需要支付9600元费用,且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张女士当即表示要退订此功能。对方又称,需要验证她的资金安全及银行账户安全程度,让她将银行卡里余额转到他提供的安全账户先行冻结保管,并承诺取消“百万保障险”后资金解冻,会第一时间将钱款返还给张女士。
在对方要求下,张女士添加了他的QQ。随后,对方向张女士发来了4个银行账户,并通过QQ视频方式,诱导张女士到附近银行的自助取款机操作转账。在对方一步步“指导”下,30多分钟时间,张女士向对方指定账户累计转账近8万元,银行卡资金为零后,对方又让她将微信钱包内的零钱转到指定账户。在张女士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对方让她等待一段时间,资金解冻后会第一时间与她联系。
当天下午,张女士迟迟未等到对方回复,便通过QQ与对方联系,发现QQ已被对方拉黑,这才意识到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在家人陪同下,张女士来到太和县公安局报警。
民警当即进行紧急止付。遗憾的是,她的资金已被诈骗分子转移。
目前,该案在进一步办理中。
“百万保障”功能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什么是“百万保障”功能?
记者了解到,“百万保障”是微信和支付宝为用户支付账户提供的一项免费的安全保障服务。当支付账户因被他人盗用导致资金损失时,微信、支付宝可按损失金额承诺不限次赔付,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100万元。
此项保障默认免费开通,并不需要用户支付任何费用。以微信为例,用户可以在微信“我—服务—钱包—消费者保护—安全保障”中,查看自己的微信支付“百万保障”功能。
该功能不会“到期”或者“过期”,不会要求“缴费续保”,更不会影响征信。
“百万保障”骗局,一般有4个诈骗步骤
太和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不法分子针对“百万保障”设置的骗局颇多,一般有4个诈骗步骤。
首先,冒充客服骗取信任。不法分子联系受害人,谎称自己是“百万保障”保险业务客服或银行客服,以受害人“百万保障”已到期需及时关闭服务为由,引导受害人点开“百万保障”页面。
其次,假借个人征信受影响引起恐慌。不法分子“指导”受害人查看自己的“百万保障”服务,以受害人查到的页面为依据,谎称受害人已经开通“百万保障”服务,如不关闭每月要扣费数千元或影响征信等理由,引发受害人恐慌。
第三,偷换概念虚假承诺。不法分子以账户有安全风险、账户验证、身份验证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将存款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承诺操作完成后,系统就会关闭“百万保障”业务,“验证金”会自动退回至原付款账户。
第四,窃取银行账户信息骗取钱财。不法分子会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等录录屏APP,通过语音通话和手机屏幕共享等方式,引导受害人按其指示进行操作。利用“视频会议”软件等,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卡中资金转走;或通过话术骗取受害人转账验证码;或将受害人诱骗至网贷平台贷款后进行盗刷。
太和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凡是以不关闭微信“百万保障”业务会影响个人征信、按月扣费、影响理赔等为由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如果接到陌生来电,无论何种理由,只要提到关闭微信、支付宝的“百万保障”功能,一定是诈骗。如发现被骗,应及时保留证据,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