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界首市区出发,驱车20公里,便可抵达邴集乡大董村。入村水泥路平坦宽阔,蔬菜大棚内茄子、甜瓜长势喜人,养殖场内一筐筐鸡蛋装车待发……村户农家、田间地头,无不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

十年前的大董村完全是另一副模样。地处安徽、河南两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拳头产业,整村缺乏发展活力,是界首市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


(资料图片)

落后更要奋力奔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董村在各界的帮扶支持下,村集体经济逐渐“强”起来。如何在前几年的发展基础上,取得新突破,推动村集体经济再跃升?2021年,省总工会权益部副部长闫彬从省城来到大董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这位长安大学博士一直在思考为村集体经济“健健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结合当地蔬果种植传统,闫彬和大董村“两委”干部决定让特色更“特”。在省总工会的支持下,大董村整合各类资金,建设80余座标准化蔬菜大棚,并配建基础设施,联系农艺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引导有意愿的村民租赁大棚,规模种植蔬果。

筑巢引得凤凰来。当地返乡创业青年董金玉在村里帮扶下,创办界首市凯模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蔬果种植。小伙子能吃苦,一头钻进大棚,整地、育苗、施肥、拔草,不断钻研种植技术,立志让家乡的土地里长出“金子”。短短1年的发展,凯模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兑现村集体经济分红近3万元。同时吸纳十几位村民务工,还带动周边不少农户从事蔬果种植。

如今,大董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全村蔬果种植发展到1600余亩。昔日贫困村,发展成当地小有名气的蔬果特色专业村。仅蔬果种植一项,去年,大董村集体经济就进账12万元。

多元化“造血”,村集体经济才能“强筋壮骨”。为持续稳定壮大村集体经济,大董村还整合资金、资源,成立村集体经济经营实体——大董创业经济服务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两座现代化蛋鸡养殖场。“目前,养殖场存栏蛋鸡2.5万只,日产鲜鸡蛋2000余斤。”养殖场负责人陈筠庭介绍。

入股大户有分红、村“双创车间”收租金、光伏发电拿分红……说起大董村2022年的收入,闫彬如数家珍。一笔笔收入,搭建了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的“四梁八柱”。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0万元,跻身“界首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强村”。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造福群众的底气更足了。”闫彬介绍,为进一步保障困难家庭的就医需求,大董村采取村里补一点、村民交一点,创新开展了“福村宝”项目,帮助村民减轻医疗负担,源头把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随着村集体经济由弱变强,大董村由内而外悄然发生着变化。村庄基础设施提升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美了,干部的干劲儿更足了,大董村先后获评“阜阳市文明村镇”“界首市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界首市星级标准化规范化党组织”等。

从落后到“十强”的起跳,是大董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眼下,闫彬和村“两委”干部正四处奔走,推动以工代赈及营养土加工、省级美丽中心村建设等项目加快落地,决心让大董村的“十强”底色更亮、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