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储存二氧化碳的仓库称为“碳汇”,森林就是其一。


(资料图)

林业碳汇,即用植树造林、荒漠治理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多增的碳汇量经核定后,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参与交易。

市场又分为由政府主导的强制市场、多点分散的自愿市场。据Ecosystem Marketplace(EM)统计,自愿碳抵消市场交易额在2021年接近20亿美元,交易量接近5亿个碳抵消量(每个碳抵消量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当量)。

然而,在犬牙交错的市场利益网中,林业碳汇被质疑正在沦为高碳企业“洗绿”的工具。

“目前仍有油气巨头大量采购林业碳汇,一方面称为实现净零排放努力,另一方面在不断扩大油气业务、新建化石燃料基础设施。”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叶睿琪在经过长期调研观察后告诉华尔街见闻。

全球多家油气巨头遭受争议。在国内CCER交易市场(CCER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林业碳汇被认为是CCER的重点开发项目)即将重启的预期中,或许可以成为某种参照系。

种树减排成风

包含油气企业在内的能源行业是自愿碳抵消市场的最大买家。EM统计显示,2021年1-8月能源行业的采购量达到了大约1900万个,位列第一。

在2022年全球收益排名前十的油气公司中,共计有六家公司将林业碳汇列为实现减排目标的路径之一。

例如2019-2021年期间壳牌启动了3亿美元的林业碳汇项目,在秘鲁、肯尼亚、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与当地组织合作投资项目。2021年,壳牌注销了VCS认证碳抵消约390万个,以林业碳汇为主,占全球油气生产商总量超过1/3。到2030年,其计划进一步扩大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碳抵消规模至1.2亿个/年。

“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是目前全球自愿碳市场中最大的碳减排核证标准,通过VCS认证和签发的减排量可以转化为可交易的碳信用额度,企业可以通过在自愿碳市场中购买核证碳信用来抵消碳排放,以声称达到‘碳中和’。”叶睿琪对华尔街见闻分析,这些碳信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核证产生,VCS是其中之一,其它标准还包括CCER等。

财报信息披露,截至2020年,英国石油公司也在全球6个国家建立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项目。2020年12月,其收购了美国最大的林业碳汇交易开发商Finite Carbon多数股权,该公司在美国持有项目共计50个(300万英亩),累计签发碳抵消超过7000万个。

道达尔“净零战略”则着重提及了在2050年通过自然碳汇抵消1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一);而2021年3月,其宣布将在刚果共和国种植4万公顷的碳汇森林,预计在未来20年内吸收二氧化碳恰恰超过1000万吨。

根据绿色和平方面的统计,雪佛龙公司也曾采购来自哥伦比亚7个REDD+项目(指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共计近170万个碳抵消。2022年,其宣布将与恢复地球基金会一起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开展8800英亩再造林项目。

马拉松石油公司同样在2021年通过购买刚果盆地雨林REDD+项目的碳抵消,抵消了范围一排放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中国油气巨头同样热衷“种树”。

中国石油2020年在大庆油田马鞍山落成了第一个碳中和林;至2022年6月已建成510亩,共栽植6个苗木品种、2.13万株,预计20年内可吸收二氧化碳7236吨。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也曾采购来自秘鲁、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的避免森林退化和森林修复项目的碳抵消,总共约24万个。2020年,其从壳牌、道达尔共采购5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气(LNG)”,碳抵消额共计112万个,主要来自壳牌和道达尔的林业碳汇项目。

滞后的行动

叶睿琪对华尔街见闻解释称,总体来说,油气巨头们的净零排放承诺与行动都严重滞后。根据CA100+统计,目前全球收益前十的油气公司中,仅有一半企业提出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包括雪佛龙、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马拉松石油、瓦莱罗能源公司尚未提出目标。

“制定目标的企业中,仅三家企业将价值链(范围3)囊括在目标内。范围3恰恰是减排的核心,占油气行业全价值链二氧化碳排放的70-80%。”叶睿琪如是分析。

据悉,目前煤、油、气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70%以上,实现净零排放与持续投资化石燃料根本无法相容。叶睿琪对华尔街见闻指出,多家油气公司仍在持续扩大化石能源业务,如壳牌计划持续每年在油气生产中投资80亿美元,道达尔预计2015-2025年间油气生产实现50%的增长。

而林业碳汇之所以成为这些企业热门的减排方式,则和成本息息相关。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2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报告,在2020-2050年期间,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AFOLU)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相对低成本的减排减缓机会,大约80-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减排量可以在100美元/吨以下实现,其中30-50%可以在20美元/吨或以下实现。

相较之下,2030年全球能源领域的碳捕集与再利用(CCS)成本预计在50-200美元/吨。

“在诸多减排路径中,林业碳汇被视为短期内最快速的方式。一方面是相比电气化、CCUS等减排路径,林业碳汇的技术壁垒与成本都较低,而植树造林、避免毁林也似乎能快速赢得社会认可。”叶睿琪告诉华尔街见闻,与此同时,近年来许多高碳企业因误导消费者、夸大减排量、侵害原住民利益等原因面临指控,林业碳汇碳抵消的风险也逐步浮出水面。

“比如壳牌‘碳中和驾驶’宣传在荷兰被投诉。监管机构认为该宣传具有误导性,壳牌无法基于测量数据证明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和林业碳汇的抵消量具有可比性。”叶睿琪表示,法国多家环保机构还对道达尔提出诉讼,指控道达尔将净零承诺作为营销手段,掩盖持续扩大油气业务的事实。

美国多个州政府及市政府则对埃森克美孚、雪佛兰、英国油气公司等油气公司提出诉讼,要求油气公司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害负责,并指控其公众宣传具有误导性,隐瞒了化石燃料产品对气候的危害。

“洗绿”逻辑

那么,通过林业碳汇的方式减排为什么会遭受“洗绿”的质疑呢?这种质疑是否具有合理性?

为了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即19世纪工业化前的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最迟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减少43%(相较2019年的基准线),同时甲烷排放也需减少三分之一,并且最晚在2050年前达到净零排放。

叶睿琪告诉华尔街见闻,森林生态系统固定的二氧化碳并非永久性存储,而是随着森林生长状态不断变化。

“生态因素(如病虫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人为干预(如采伐盗伐、林地转换、政策变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都会对森林的状态产生影响,使森林所能发挥的实际固碳效应受到诸多限制,甚至可能发生逆转,从碳汇转变为碳源。”据她分析,不仅如此,在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核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基线难定、额外性争议、重复计算问题和碳排放泄露风险等,都可能导致林业碳汇项目的减排效果被高估。

叶睿琪对华尔街见闻补充解释称,由于额外性和基线都是人为设定的理论值,难免参杂了主观因素,在现实中很难得到检验,尤其是减少毁林类项目,“因为要证明未发生的事太抽象了,所以项目的碳汇效益很容易被高估,引发了气候专家学者的担忧。”

比如说,在REDD+项目中,通常会假定如果没有项目的保护,树木将不可避免地遭到砍伐。为此需要计算出在没有该项目干预时,将会发生的森林砍伐情况,以此划定基线。基线越高,意味着该区域面临的毁林风险越高,则相应项目保护森林后产生的减排量就越多,项目可发放的信用额度也就越多。特别是在自愿碳市场中,一个项目产生更多的碳信用意味着更大的收益,因此项目开发者更有可能选择对减排量的计算“更有利”的基线。

“客观存在的方法和技术局限与经济利益相叠加,让林业碳汇项目的基线判定、额外性论证以及减排量核算产生了许多模糊地带,林业碳汇项目是否能如期实现减排效果也有待商榷。”叶睿琪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此外,根据绿色和平的报告,纵观过去10年(2012-2021)的全球碳收支情况,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碳排放仍有44%留存在大气中,而且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情景下,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在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累积方面的碳汇作用会减弱。

IPCC的报告也指出,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AFOLU)领域的减缓措施可以实现一定规模温室气体减排并增强碳移除,但无法完全弥补其他经济部门拖延行动导致的碳排放。

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的年度评估报告《2022年全球碳预算》亦指出,如果想要达成1.5℃(可能性50%)的温控目标,全球碳预算仅剩3800亿吨,而2021年人为排放总量为402亿吨,接近2019年的创纪录水平。

粗略估算,如果继续保持当前排放水平,即便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每年贡献73亿吨的经济减排量,碳预算仍将在12年内告罄。毫无疑问,生态系统无法成为吸收二氧化碳的无底洞。

绿色和平的观点认为,森林碳汇潜力有上限且不具备永久性,依靠森林增加碳汇仅仅是响应碳中和的一种低成本、暂时性的补偿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最终必须通过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实现深度脱碳。

其发布的报告还建议,在实施造林、营林有关项目时,不应以“增加碳汇”为单一目标,而需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社区发展等多重效益的天然林修复和经营管理以及适地适树的科学造林,才能持续提高森林固碳量和固碳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森林碳汇相关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撑,构建科学透明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和报告体系。

关键词: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