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蜂巢能源的扩产计划再进了一步。

天眼查信息显示,8月15日,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退出,新增股东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由后者全资持股。


(资料图)

有市场评价称,蜂巢能源此次入主中兴高能,或是对“领蜂600”战略(2025年挑战全球产能达到600GWh目标)的加强助力。

成立于2018年,蜂巢能源由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独立而来。成立四年,这位锂电新秀,在产能、客户以及技术上的储备能力均让其快速崛起,成为二线黑马。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今年1-7月,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中,蜂巢能源位居第六。

蜂巢能源也缔造了惊人的融资历程,过去一年之内,其获得了四笔融资,在今年2月的新一轮增资之后,其估值已达460亿元。

今年年初,市场传出蜂巢能源已经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计划在上半年完成申报,登陆科创板的消息。

近期,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告诉华尔街见闻,蜂巢能源拟登陆资本市场的计划没有调整。

当前,对于蜂巢能源来说,已经完成了首阶段的突围。

进入新阶段,从以“研发为主”到“研发和交付并行”,同时挺进国际化业务,“搅局者”蜂巢能源还能拿出多少本领?

“一次豪赌”

尽管还是动力电池领域的“新人”,但实际上,蜂巢能源的起点并不晚。

2012年,长城汽车内部成立动力电池项目组,开展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BMS等相关核心技术的预研工作。

此后几年,在政策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2016年12月,长城汽车动力电池组升级,公司正式成立动力锂电池相关的事业部。

彼时,我国正式推出“双积分”政策,引导在华生产和制造汽车的公司,进行电动汽车的生产布局。

2018年前后,全球新能源车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球汽车制造巨头纷纷宣布电动车计划。

2018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批准了智能电动汽车投资计划,打算在2023年之前,将投资440亿欧元,用于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2019年6月,丰田汽车宣布将原计划的“在2030年实现年销量550万辆电动汽车”的计划提前5年。

也是在2018年,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担心在行业转型中掉队,开始进行战略和组织架构的调整。核心之一就是做减法,玻璃零部件行业,成立独立的零部件公司并谋求独立上市。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公司蜂巢能源从长城汽车分拆出来。

由于动力电池行业投入巨大,这一举动被外界称为魏建军的“一次豪赌”。

2018年2月,蜂巢能源公司成立,注资13亿元,长城汽车拥有100%股权。8个月后,长城汽车将蜂巢能源100%股权转让给长城控股全资子公司保定瑞茂,长城汽车与蜂巢能源成为兄弟公司。12月,长城汽车又宣布将123项动力电池相关专利及非专利技术资产转让给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

此外,杨红新出任蜂巢能源总经理一职。作为长城汽车的老兵,杨红新2003年加入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曾任材料工程研究院院长和技术中心副主任,在长城汽车历练了15年。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 来源:蜂巢能源

尽管脱身于长城汽车,魏建军对蜂巢能源和杨红新没有提过具体业绩要求。

“他给我的要求是事业成功。”杨红新说,“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将来肯定会发生变化,作为搅局者,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前三的企业,这是我们的目标和定位。”

差异化突围

从开跑之日起,蜂巢能源便以加速度前进。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SNE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过430%,以1%的市场占有率进入全球前十。

另外,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7月,蜂巢能源以2.44%的占比位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稳居第六。

独立不到4年,蜂巢能源为何能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动力电池赛道上的最新“黑马”?

掌舵人杨红新给出的理由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和技术领先型策略。

“很多公司都是跟随策略,头部企业哪个产品卖得好,其它厂商立马有类似产品推出来,手机企业也是这样。但我们从2018年设立公司的时候定的策略就是差异化竞争,不跟随,做差异化领域的第一。”杨红新说。

在杨红新看来,先入局者不仅在规模上有先发优势,更拥有供应链优势,要和巨头硬拼很难胜出,只有通过颠覆式创新以及独特的技术才能成为弯道超车的那一个。

技术是后来者突围的利器。因而,选择和其它动力电池厂商不同的技术路线成为必然。

技术差异化,蜂巢能源推出的是无钴电池,用的是叠片工艺。

叠片工艺 来源:蜂巢能源

目前,动力电池厂商选择的路线多以三元电池为主。这些三元电池的正极材料有两种,一种主要由镍、钴、锰构成;另一种主要由镍、钴、铝构成。钴是其中重要元素之一。

不过,钴全球储量有限。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钴价越来越高,有供不应求之势。如何降低电池中的钴含量,甚至直接将钴从正极材料中去除,成为许多电池厂商的难题。

事实上,无钴电池的研发理论早已出现将近20年,但一直没有成熟方案落地。两年前的5月,蜂巢能源发布了首款无钴电池,成为全球第一家将无钴电池产品落地的动力电池企业。

为了去除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钴,蜂巢能源向电极中掺杂了无未成对的电子自旋元素,同样提高了充放电的可逆性与结构的稳定性。

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可实现与NCM811电池相同能量密度,且材料成本上省超10%。

2021年7月,蜂巢能源无钴电池量产下线仪式举办。

无钴电池 来源:蜂巢能源

今年8月28日,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在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研讨会演讲中预测,未来锂电产品分布中,“大无钴系”电池市场占比将超过70%。这其中包括蜂巢能源的层状无钴材料电池以及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电池体系。

最新的消息是,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即将在欧拉闪电猫等车型上批量装车上市。

在技术路线走差异化的同时,蜂巢能源也同步打造品牌形象差异化。

“让别人记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细分市场做到第一。在总量上暂时无法做到第一,我们就做到无钴叠片细分市场的第一。”杨红新说。

资本思维做实业

当前,蜂巢能源正在进入“忙碌”的新阶段。从以研发为主到研发和交付并行,同时国际化业开始步入正轨。而在市场上,蜂巢能源还一边忙着量产,一边接触外部资本。

当前,我国围绕双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动力电池厂商也进入新一轮军备竞赛。而要支撑公司进入扩产大军,蜂巢能源不能只依靠“老东家”长城的力量。

根据杨红新的介绍,用资本思维做实业是蜂巢能源在与外部资本接触过程中碰撞出的新思路。

“竞争格局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钱来支持持续研发,快速建产能。要投资这么多研发项目,建这么多工厂,能提供有力支持的就是资本。”杨红新说。

资本思维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引进外部融资。

蜂巢能源引入的第一个外部资本是国投招商。两年前,蜂巢能源获得国投招商的10亿元战略投资,彼时,动力电池行业正从低谷中复苏。

2021年,蜂巢能源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三轮融资。2月A轮融资35亿元;7月B轮融资102.8亿元;12月B+轮融资60亿元。投资阵容也相当豪华,包括中银投资、深创投、IDG、小米集团、华兴资本、三一重工等,涵盖国家队、知名机构、产业基金等。

成立四年多时间,蜂巢能源最新估值达460亿元元。

今年年初,市场传出蜂巢能源已经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计划在上半年完成申报,登陆科创板的消息。不过,在上市冲刺的关键时期,蜂巢能源遭遇了宁德时代的专利诉讼,目前,双方已经选择和解。

近期,杨红新告诉华尔街见闻,蜂巢能源拟登陆资本市场的计划没有调整。另外,上市之前也没有新一轮的融资计划。

资本思维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借助资本力量投资产业链。

最近一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此对应的是,电池企业大规模扩产,原材料供应不足。而要解决长期供应材料的不足,最有效方案之一就是参股、控股部分供应商。

2021年4月,蜂巢能源与国投招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期发起20亿元成立成长型和创新型两只基金。从上游材料到中游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生产,全线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同时,蜂巢能源宣布,将联合蜂巢资本成立百亿规模的基金,打造产业生态联盟。该基金分成产业基金、产能基金、创新基金三大类别,分别可以提供支持企业运营发展,支持企业产能落地、协助企业孵化创新技术。

单独成立蜂巢资本进行投资,或能帮助蜂巢能源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

“我们在技术、产品、产能、资本、客户,这几个维度上的节奏基本都是衔接的,哪一个事情节奏把握错了,都会断掉,整个公司就会出现经营问题。”杨红新表示。

蜂巢能源金坛三期 来源:蜂巢能源

“去长城”化

脱身于长城汽车,蜂巢能源这匹动力电池领域的“黑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长城的扶持。不过,这显然是把双刃剑。

据交强险口径数据统计,去年蜂巢能源实现的新能源装机量为2.36GWh,其中长城的车型占比超过95%。从另一方面来说,蜂巢能源外供客户占比少,客户结构相对单一。

在杨红新来看,正是因为长城的支持,蜂巢能源首先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死掉”。“还是要感谢长城汽车的支持,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很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必须先应用,先证明可行,才有扩大推广的可能性。”

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蜂巢能源也正在努力“去长城化”:降低长城订单量,争取更多的外供客户,参与到全行业竞争中来。

蜂巢能源的第一个外部客户是法国PSA集团。自去年年中至今,蜂巢能源的外部客户还在继续突破。“吉利、领跑、哪吒、岚图、东风、小鹏、理想已经全面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产品供给了非长城客户。”杨红新告诉华尔街见闻。

来自蜂巢能源的最新官方信息显示,其客户中,长城的占比已经降到了50%左右,预计近期会降低更多。

“如果一个客户占了一个企业的50%左右的份额,在任何一个领域,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式都不是健康的。回归到商业本质,我们要避免单一大客户,避免份额过于集中。多个大客户份额合理才是更健康的模式。”杨红新说。

根据蜂巢能源此前披露,其获得的2025年电池订单的数量达到了400GWh。而蜂巢能源也给自身定下了2025年实现600 GWh的产能目标,若能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满足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

然而近期,杨红新告诉华尔街见闻,600 GWh的产能目标是有挑战性的目标,实际上,蜂巢能源签订的、在建的产能只有50%左右。“目前也不会按照600 GWh规划,市场变化太快,明后年,我们会根据业务的拓展情况、订单情况,在现在已签、在建的产能基础上进行调整(产能规划)。”

今年前7个月,蜂巢能源装车量排名第六,市场份额不足2.5%。但杨红新有信心,蜂巢能源的市占率增速在今年最后一季度将进一步加大,因为其主要产能释放时间集中在今年后四个月。

虽然市占率、产能在高速增长,蜂巢能源还不能高枕无忧。

“高速产能扩张中,质量稳定性的挑战是我们现阶段最大的挑战。”杨红新称,产能扩张太快来带的人才短缺,资金缺乏,管理体系较弱,供应链脆弱、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目前都还是蜂巢能源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