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高考首日。首场语文考试结束后,2023年安徽高考作文也随之引发大家关注。怎样立意、如何出新?我们邀请阜阳几位资深教师根据考试要求,写出下水作文,快来学习一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资料图片)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灵心静似山藏玉

阜阳一中语文组 唐晓泉

世界熙熙攘攘,道路人来人往,心空堵塞迷茫。“安静一下,不被打扰”,静静品之,始悟此语意蕴深长。古人云:灵心静似山藏玉。静能生慧,能生出轻松的诗意,能积淀前行的力量,能绽放成长的光芒。

宁静致远,心远地偏,满怀诗意轻松行,静中含有诗意之玉。

这个时代,车马快,青年前行的步履匆匆忙忙,忙啊忙,心字旁搭个“亡”,匆忙之中,心灵渐渐死亡。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让心灵有休憩之所。静下来,去体会洪迈笔下的渔家生活:“醉眠西浦月,读钓南溪雪。”静下来,去感受苏轼诗中的闲适:“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静下来,去学习《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放松,他曾说过令人怦然心动的情话。妻子问他:“朝廷让你去做官,为何装病不去?”少卿回答:“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去吃酒看花,好不快活!”让人心动的,不仅是美景、醇酒加款款情意,还有那份放松与潇洒。

让我们的成长中有安静的时间,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卸下疲倦,顺从本心,放弃了过渡内卷,尘心不起,世虑无忧,真名士自风流!让自己静下来,得到休憩,获得放松,才能活得更有力气,更有朝气,更意气扬扬,具有凡事欣欣然的生命气象。

静水流深,蓄势待发,和光同尘细沉潜,静中沉淀能量之玉。

静,不是止,不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和光同尘、沉潜积淀。《周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芯片女神”黄芊芊,沉潜芯片行业数年,慢慢积淀,打破前沿技术壁垒,助力我国芯片事业蓬勃发展。大国工匠秦世俊,深耕数控技术一辈子,积蓄力量,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最终缔造航空制造的强大辉煌。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真正的智者当静思积淀,屈伸舒缓,敛鳞藏翼,关注风云变幻,蓄志待时,宏图大展。

静思顿悟,踔厉奋发,心怀天下扬风帆,静中蕴藏成长光芒。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放松不是躺平,沉淀不是摆烂,有了安静的空间,有了放松的休整,有了沉潜的积淀,方能扬起成长的风帆。“任尔斗转星移,我自岿然不动”,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于一静室之内,找到安放心灵的热爱,满怀对文物的热忱,将自己活成了一座时钟。“敦煌苦,孤灯草菇伴长夜”,敦煌守护者常书鸿将生命时光留在了静静的大漠戈壁,积淀了敦煌研究的累累硕果。

安放心灵,静静沉淀,他们成长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国之美玉,葳蕤生光。择一事,终一生,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我们,自当接过他们传承文化的使命,不懈奋斗,振兴中华,让自己在成长中熠熠闪光。

石蕴玉而山辉,人入静方生慧。“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给一方宁静的空间,让我们细细欣赏、慢慢沉淀、徐徐生长!

如果爱我

请给我一点独立的空间

阜阳一中 孙祥强

看到这个题,心头一热,忍不住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可是我不能哭,我想借用高考考场这个狭窄的空间向家长、老师和校领导们说说我对十几年成长“空间”的认识。

我的空间是教室里那一方书桌。这是我最熟悉、最稳定的空间。它是我日日相守的伙伴,是我接受洗礼的平台,也是我摆脱不掉的枷锁。我在这个空间里写啊算啊读啊背啊,从无知懵懂到慢慢成熟。直到如今,我还要拿它当起飞的跑道,从地面飞向蓝天,从现在飞向未来。我不能不感恩于它。可它不是我的独立空间,从来都不是。有时我手托下巴稍一愣神,老师就会走过来轻轻敲击我的桌面,提醒我偏离了航道。

我的空间是逼仄的单人床。它是我梦的摇篮,名副其实的“梦”的摇篮。我的后脑甫一进入它的怀抱,梦就如大海一样将我瞬间淹没。我不能不感恩于它的拥抱,有了它才有了我“休养生息”的机会,才有了我第二天拼搏的“充电”助力。但它很多时候也不是我的独立空间,除了睡眠。我不能倚着它唱歌,运动,甚至也不能倚着它天马行空地乱想一番。

有一段时间,我的空间是母亲的单车后座。她在前面看路,骑行;我在后面吃食,背诵。

上了高中,我的晚饭空间只是区区15分钟的一条线段,去的时候起点是教室,终点是食堂,回的时候起点是食堂,终点是教室。移动的方式是一路小跑,边跑、边吃、边咽。

我读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非常羡慕他的小屋里的自由:或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可以读书,可以观景,何等惬意!

我读过《论语》中的那一长段“侍坐”,耳边老是回响着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那是何等的舒爽!

我甚至羡慕庄子“槁项黄馘”的逍遥,甚至羡慕颜回“箪食瓢饮”的自由,甚至羡慕刘禹锡陋室里的那份自在。

我读过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和他那首著名的《己亥杂诗》,深深佩服他那振臂一吼的豪气和勇气。人,没有空间无法生存;心,没有空间无以颐养。考大学是重要,成才是重要,可是任何的成才倘若不能带上心一同前行,都只能是饲养催肥一样的畸形行为。这样的功利成才不要也罢!

亲爱的师长们,陆游面对苦笋尚能说出“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新时代的您就不能为我们着想一下吗?

如果您爱我,请您给我一点相对独立的空间吧。我想用它放松身体,沉淀思想,成长才能……

留一隅灯火阑珊

阜阳五中 魏炜

信息洪流,奔涌不息。在时代巨浪的裹挟中,有人困于信息茧房,自我束缚;有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来自社会与家庭各方的关注与聚焦,无时无刻不在挤占我们生命的空间。然而,越是在信息芜杂中,就越需要静心沉淀;越是在众目聚焦时,就越需要自我留白。请留给自己一个灯火阑珊的角落,让生命能安静拔节,为成长积淀力量。

自我留白,留一片与心灵对话的云破天青。

往昔岁月中,朱自清在月下荷塘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陶潜在南山的晚风中修篱种菊,王维在竹影反照里弹琴长啸。他们在生命的留白中,洞悉天地,参悟自我,收获了诗意与智慧。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与外界隔绝、放空自我的时刻,只有在看似剥离了社会角色的“无我”之后,也许我们才能够看清自己内心所求所需,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

揆诸当下,当所有的时间被试卷填满,当纷纭的声音充斥耳畔,安静地发呆已成为一种“浪费时间”的奢侈。在书山题海背后,在灯光聚焦、众声喧哗之外,留一片“天青色等烟雨”的浪漫,感受万物吐纳,感受万木荟蔚,聆听自然之美,也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沉淀知止,守一方成长拔节的丰饶土壤。

为成长留一隅沉淀自我的空间。沉淀不是自我停滞,而是为成长积蓄力量;知止不是自我放弃,而是精神的休养生息。种子深埋入土,根系默默拓荒,它们沉淀蓄积,整装待发,等待着破土而出,凌云直上。在蛇虫盘踞,瘴疠四起的深山,沉淀是王阳明龙场悟道,明知行合一;在百废待兴,新中国蹒跚前行的时刻,沉淀是一批国士隐姓埋名,为国铸剑;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沉淀更是无数大国工匠苦心孤诣的孜孜以求,是所有基层工作者隐入尘烟后对峙平凡的一腔孤勇。

我辈青年,更应在自我沉淀中积蓄磅礴之力。时代喧嚣,应如桂海潮,用一张张奖状铺就从云南小镇到中国天宫的“飞天”之路;应如江梦南,用十年无声磨剑,毅然奔赴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让理想的种子在生命中扎根破土,拔节凌云。

当然,给自己一方安静的空间,并不意味着摒弃外界,自我隔绝,做那个困守在狭隘自我中的堂吉诃德;也不是随波逐流,做那个在时代夹缝中“变形”的格里高尔。《周易》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我们要聆听时代的召唤,把握潮流的脉搏,乘势而上,明辨自我的坚守与选择。守得心中一方天容海色,我们才能在不息的流水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持守生命的本真。

身处大潮滂滂的时代,乘风破浪有时,闲庭信步有时,归帆去棹有时,正因如此,生命才有了辗转跌宕的美感。留一隅属于自我的空间,与心灵对话,让生命沉淀,也许才能在灯火阑珊的角落,听见成长拔节的音响,窥见一缕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人生。

静待花开,给成长以空间

阜阳三中 郑伟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喧嚣的时代,势必濡染着长于斯的青少年。身处其中,唯愿家庭、学校和社会能适度给我们成长以空间,静待我们缓缓开放。

给成长以空间,家长少一份焦虑,我们就多一点放松。

当动辄就是“邻居家小明”的种种优秀,当大谈特谈“虎妈”“狼爸”的制胜秘诀,当“哈佛女孩”“你凭什么上北大”等成了家中常谈话题……不难想象家长们的焦虑程度,而成长其中的我们,也备受其苦,承受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其实,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我们都能理解,一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哪一个家长不期望自己孩子出人头地呢?然而,也请家长们尊重我们的选择,我们不愿过过度“被安排”的生活,我们需要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去探索未知,去反思总结,甚至去试错。恳请家长们,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等待,我们定会创造异彩纷呈的明天。

给成长以空间,老师多一把尺子,我们就多一种可能。

回首来路,我们的学习生涯被考试占据了太多时间,成绩成了评价我们的重要标尺甚至是唯一标尺。毋庸置疑,应试能力是我们应该练强的本领,它是我们通往梦想的桥梁。然而“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青少年存在个性差异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老师多一把尺子,我们的人生就会多一种可能。君不见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对“问题生”言传身教地感化;君不见爱因斯坦年少时“笨拙”的手工却得到老师肯定,而获得自信……多一把尺子,其实让我们多了一个空间,也就多了一种成长的可能。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我们也将在更加多元的空间里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给成长以空间,社会多一份理解,我们就多一些沉淀。

时代狂飙式的发展,带给青少年前所未有的优渥条件,同时也带来了种种无法预知的挑战。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对部分青年“佛系”“躺平”“摆烂”作派,大加批判,对所谓的“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无端指责。殊不知,这只是青年群体中的个别现象而非群体。君且看“从无声里突围”的青年江梦南;君且听“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无不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自强与担当。试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理解、包容、引导,一味对个别现象批评指责,我们怎能净心沉淀,发展自己,从而报效祖国呢?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只要时代足够包容,给青年成长以空间,我们定会沉淀自己,练强本领,不负家长、老师的殷切厚望,在时代的丰碑上留下灿然可睹的一笔。

留一份安静,获一份圆满

阜阳市红旗中学 魏静文

林语堂曾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漫天的云霞需要留有空间,生命也当如此。只有为自己留一份空间,才能获得一份圆满。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生活最好的状态,也莫过于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青少年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激情,他们拥有着无尽的梦想,渴望着探索世界,发现自我。然而,在繁忙之中,有时也需一方安静之处,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达到身心的放松。毕竟,水满则溢,日满则亏;弦紧易崩,刚过易折。青少年的生活也应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留一份安静,是陶渊明口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无一不是给生命留一份空间,给心灵一份放松。因为,放松是沉淀自我的条件。

“静而生慧,以慧养神”。安静的环境有助于产生智慧,智慧又能滋养心灵。青少年的成长也需这样一方安静之处,沉淀自我。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清泉懂得在山峦中沉淀自我,才汇集成万众瞩目的瀑布;松柏懂得在风雨中沉淀自我,才成长为挺立山巅的盛景;钢铁懂得在烈火中沉淀自我,才铸就了削铁如泥的宝剑。人在安静中沉淀自我,厚积薄发,才能绽放出璀璨光彩。沉淀是林鸣团队抛开外界的干扰“一丝不苟”的严谨,是苏炳添潜心钻研跨栏技巧“风驰电掣”的速度,是邓晓岚摒弃名利的喧闹“春风化雨”的奉献,是钱七虎“铜墙铁壁”般的爱国之情。于安静之中冷静思考,深刻反省,沉淀自我。沉淀,是生命的升华,是成长的保证。

《大学之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于那一方安静中沉思格物,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史铁生在摇着轮椅走进“那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远离人头攒动的外部世界,扶轮问路,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完成心灵的蜕变,实现了另一种生命的成长。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成长为经世之才。曹雪芹“披阅十载”,成长为文学巨匠。李时珍跋涉二十七年,成长为名医药圣。成长,来自于点滴的沉淀。

静若处子,方能动若脱兔;悟言一室之内,方能放浪形骸;守住寂寞,方能创造繁华。留一份空间与安静,才能获得身心的放松,才能获得品质的沉淀,才能获得个人的成长,终究实现人生的圆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