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关闭,一不小心就点开,动动手机就跳转……
如今,打开一些手机APP,各种弹窗信息就扑面而来,网购链接、商品推送……想关都关不掉,一不小心点进去还可能下载一些小程序。
因不满被迫触发APP“摇一摇”开屏广告,武汉大学法学院学生曾将某APP告上法庭。日前,法院作出判决:原告侵犯被告自主选择权,赔偿1元。5月1日起新修订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弹窗广告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昨日,记者就此话题进行了采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吐槽:一不小心就点开广告
“手机反复弹出广告,既无法关闭又找不到源头,严重影响使用。”对于手机APP弹窗广告,市民胡先生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自己下载了一款手机APP用于拍照、修图,使用之后才发现,每次打开APP都要被迫看广告。“看广告就算了,有时明明点了关闭,却依旧跳转到广告商家的页面。”
采访中,和胡先生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市民王女士。“我用的是孩子换掉的旧手机,平时就刷刷抖音、看看微信,但有时候不小心点开了手机上的一些广告又会继续跳到其他地方,我连关都不会关。”今年61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昨日,记者用手机打开一款某天气预报APP查看天气,点开APP后,首先弹出的是某旅游小程序的广告,5秒后才进入天气预报的页面。然而,天气预报的页面还被屏幕中间的另一个购物网站的广告遮挡住,广告占据了一大半屏幕,关闭按钮却在右上角还是白色叉号,需要仔细查找一番才能发现。
困扰:老年用户更易受侵害
“因弹窗广告无法关闭下载了多个APP导致手机不能正常使用的,以老年人居多。”阜城清河西路一家手机维修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中老年用户对广告耐受度更高,营销商往往会对他们的手机采取最为频繁的广告推送,加重侵扰程度。此外,老年用户的网络安全警惕性偏低,维权意识和能力又比较弱,更容易受侵害。
记者查询了几个APP、网站网页,发现有的APP、网站广告数量非常多,每隔两三条资讯内容就会插入一则广告,刷手机、浏览页面时非常容易误点,付费成为VIP才能享受“消除广告服务”。有的APP上的广告图片、字体、格式与新闻资讯非常相似,“广告”两字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对于APP弹窗广告很多人会直接关掉,但某些APP为让用户看广告,会设置让人难以关闭或会不小心点的方法,比如“摇一摇”进入广告,或者设置多个跳过按键,点错就进入等。对于这类操作,老年群体显得更加无助,动动手机一不小心就“摇”开了广告。
说法:无法一键关闭广告的,最高可罚三万元
“弹窗广告本身并不是法律所禁止的形式,但《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都对其发布形式及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安徽金亚太(阜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飞飞介绍,5月1日起新修订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有下列情形:没有关闭标志或者计时结束才能关闭广告;关闭标志虚假、不可清晰辨识或者难以定位等,为关闭广告设置障碍;关闭广告须经两次以上点击;在浏览同一页面、同一文档过程中,关闭后继续弹出广告,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等。此外,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的形式发出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识,并确保可以一键关闭。
王飞飞介绍,像刷屏广告或者开机开屏广告,如果没有显著标明关闭的标识,或者标识很难直接使用,甚至点了这个标识会被诱导去看广告,都属于违法弹窗广告。根据规定,广告发布者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未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建议:多方发力,共同治理
有业内人士分析,当下APP、平台多提供免费服务,广告是支撑其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用户一边抱怨广告太多,一边又要享受免费的服务,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平衡和解决这一矛盾是一大课题。
对此,有专家认为,当前一些广告存在隐蔽性,导致消费者无法识别,本质上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关规则进行规制。平台和APP开发商应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打造消费友好型互联网广告设计理念。因此,建议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分辨能力;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依法用好行政指导、行政监管和行政处罚权限,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特别是对于广告的识别权、甄别权、知情权和选择权,营造共享、包容、普惠的互联网广告市场生态环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