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于海洋28载坚守骨科救治及科研一线,获评省第五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江淮名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见到于海洋时,他刚完成一台复杂手术:在5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他精准切除患者发育异常的胸12半椎体,完成脊柱矫正与重建,患者先天性脊柱侧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医28年,于海洋始终坚守在骨科救治及科研一线,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省第五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江淮名医”,并带领科室成为“安徽省脊柱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传承与坚守
1994年,于海洋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便开始从医生涯,初入杏林,有两件事让他记忆深刻。
第一件事发生在1996年夏天。当时,于海洋虽然掌握骨科常规病症的处理方法,但完成复杂手术还显经验不足。“那晚,我接诊一名刀伤病人,右手肌腱和血管多处断裂。我第一时间对患处进行处理,但心理建设不足,手术全程在前辈的指导和陪伴下才顺利完成。”
第二件事也在刚参加工作时。当时一名老人骨折住院,手术中发现是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虽然手术比较成功,但也是诊断和预判不足。我记得患者出院后,他女儿送给我一本《骨科肿瘤学》,我一直留存,把它当做激励和鞭策。”
于海洋是个有韧性、爱学习的人,面对自己的不足,他积极向前辈求教、向身边人学习,专业技能得到迅速提升。2009年,他成长为当时全省骨科系统最年轻的主任医师,现如今,更成为安医大和上海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攻坚与希望
坚守数年,于海洋一直致力于提高诊疗技术。早期,他探索实施关节镜技术,通过微创化、精细化手术,为患者带来福音,有效引领我市相关领域走向成熟。后来,他把更多精力倾注在脊柱脊髓疾患和复杂创伤救治方面,成功开展数百例脊柱畸形、高位颈椎损伤、骶骨骨盆骨折和四肢关节创伤的高难度手术……
直不起腰、抬不起头、患病20余年,“折刀人”杨志一直期待可以挺直腰杆走路。2018年8月,在于海洋及团队的帮助下,经历脊柱和髋关节两次手术,他不仅梦想成真,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类似的事情在于海洋的从医生涯中还有许多。“是患者的信任,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愿成为他们的希望。”
于海洋告诉记者,如今,市人民医院骨科除对“折刀人”矫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团队针对骨质疏松性和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创造性设计了“Bank forward-bending”影像学评估法,制定分级截骨治疗策略,减少手术创伤和降低风险;针对AS脊柱后凸畸形,设计了“脊柱截骨-关节置换”躯干整体平衡重建手术。同时,他们还发明了“多模块、可调式脊柱后凸矫形手术床”,相关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多家大型医院得到推广应用。
匠心与攀高
一个人的成长固然重要,一个团队优秀更能造福一方。
作为省“十三五”优先发展重点学科、省重点医学专科,市医院骨科每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手术超过1万台次。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是于海洋作为学科带头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做好传帮带是第一步。于海洋坚持带新人,通过无私传道授业解惑,帮助一批年轻医生迅速成长。目前,骨科已有高级职称42人,博士后、在读博士、硕士40余人。
在强有力的人才团队支持下,骨科全体医务人员实现医、教、研均衡发展。2016年,于海洋在医院的支持下,着手建设骨科实验室。2020年,市医院骨科被安徽省科技厅和卫健委联合授予安徽省脊柱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1年7月,拥有磁共振室、同时开诊十余间诊室的骨科门诊诊疗中心投入使用……
医学无止境,匠心永不变。于海洋表示,在未来的道路上,他将与团队一起勇攀高峰、持续进步,攻克更多医学难题,为更多患者送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