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新鲜芦蒿第二茬收获季,在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伟光专业合作社,每天都有十余名村民在田间忙碌,收割、撸叶、捆扎、过磅、装车……一捆捆新鲜芦蒿从田间地头,被送上百姓餐桌。

“现在正是芦蒿鲜食的季节,此时的芦蒿香味独特、脆嫩爽口、营养丰富。”站在田间,伟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康伟光的脸上写满自豪。他顺手拿起一根芦蒿,用手轻轻一掐,芦蒿茎便流出汁水,溢出一股草木清香。“现在,消费者认这个产品,市场售价可观,上一茬收获时,批发最高每斤11元。”

眼前芦蒿丰收的景象,是康伟光几年前不敢奢望的。今年38岁的康伟光是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人,2016年,他结束多年在外务工的生活,带着积蓄返乡创业,流转百余亩土地种植芦蒿。本想凭着一股子冲劲干出一番事业,可在芦蒿地里摸爬滚打几年后,康伟光日渐感觉“力不从心”——种植品种单一、田管方法传统,直接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一度让他颇为苦恼。

就在康伟光一筹莫展之际,转机来了。从2020年开始,受颍东区科技局委派,来自阜阳师范大学的金继良、程建、丁晓浩等专家到洪阳村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我们发现,康伟光种植的芦蒿不仅品种单一,而且种植方面也有待改进。”科技特派员金继良介绍,治标先治本,他们先帮助康伟光引进高产、优质的白蒿新品种,又悉心指导田管人员改变种植模式,通过喷施营养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植物补光,加强水肥一体化,种植管理技术大大提高,带动芦蒿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问题迎刃而解,康伟光往日的烦恼一扫而空。目前,他共种植370余亩芦蒿,建设400多个大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第二茬芦蒿上市,亩产3000斤左右,基本能裹住种子、地租、人工等支出;第一茬上市的收入,就是亩均纯利润,能达上万元。”

科技助力,小芦蒿做成大产业。康伟光的芦蒿种植基地常年带动70余名周边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洪阳村通过发展芦蒿种植产业,带动农户以土地入股、务工就业等方式,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