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手机,就能远程给农田浇水、施肥;喷施农药、稻田插秧用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人不进田就能完成作业……春耕春管时节,走进我市各地田间就能发现,传统农事正插上智能化、科技化“翅膀”。

春分将至,位于颍州区三塔集镇的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里,拔节期的小麦已没过脚踝。田间气象站内,各种设备正不间断地采集风速、风向、光照及二氧化碳含量、PM2.5、降雨量等数据,并实时向平台反馈。

“大数据汇总分析,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进而按需启动灌溉、施肥等操作。”颍州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谢丽萍介绍,依托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项目核心区实现了精细化、集约化种植和可溯化、自动化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的场景,还不止这一处。

种植面积大,施肥、打药,经常会遇到机械偏航、作业遗漏的问题。从事通讯行业多年的太和县五星镇“新农人”赵兵全,今年再一次利用信息技术“求解”。3月初,他投资1万多元,购进了一套北斗导航农机无人自动驾驶系统,安装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上,经过试验,效果很好。

“这套系统利用卫星导航科学规划路线并精确实施,作业时再也不会跑偏、遗漏了,价钱也能接受,补贴之后只有6000多元,两年就能省下来。”小麦“一喷三防”即将进行第二遍,赵兵全的这套新设备,马上就要在他流转的2600亩土地上“大显身手”。他还计划再购进一台进口喷雾机,进一步提升作业品质与效率。

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的广泛融合应用,在让农民享受到科技便利的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打开了广阔空间,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

近几年,随着先进农机“大件”的购置,颍上县源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全程化服务面积,已从最初的1000余亩,扩展至如今的2万余亩。

“合作社现有各类农机70余台套,服务范围覆盖春季育秧、夏季灌溉、粮食仓储、晾晒周转、打捆离田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源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俊军说,近年来,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也不理想,实施全程社会化服务,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蔡俊军介绍,目前,由合作社统一实施育秧、插秧、田管的稻田,亩均增产300余斤、节约成本60余元。“前段时间,合作社还买了无人插秧机,规划好作业路线,利用卫星导航,速度、深浅度都可控,插秧更标准、更省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业生产 卫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