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文/杜莎) 地缘政治、新冠疫情、海外芯片大厂缺货等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汽车供应链频频深受重创,庞大的制造体系暴露出“芯片根基薄弱”的一面,而开启新变局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对芯片需求量大增。

以这波“缺芯潮”中严重紧缺且尚未得到缓解的车用MCU为例,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每辆传统汽车平均用到70颗以上MCU,智能汽车则或超300颗,而该领域的国产化率远低于5%,且主要应用集中在车身控制领域,而域控、底盘、辅助驾驶等这些属于“增量市场”的应用几乎还处于空白。


(资料图片)

为持续助力中国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领先地位,芯片国产化趋势已不可逆转。近三年来,在千载难逢的“国产替代”机遇窗口下,有一批国产车规MCU厂商相继入局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更有部分企业向着中高端车规MCU领域进击,旗芯微正是其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一员。

成立两年多以来,旗芯微已实现了第一代产品的量产出货,第二代产品也步入客户验证阶段。在旗芯微CEO万郁葱看来,“公司团队的发展,产品规划与实现,都与我们早期的期望非常吻合,而且还得到产业方与投资方的认可。”

旗芯微CEO万郁葱

作为国内车规MCU赛道的一大缩影,探究旗芯微的发展、挑战与未来展望,可以深度了解这一赛道的国产化进程。

“三高”傍身,走上高壁垒与差异化之路

对于任何一家创企而言,初期的产品定义、功能性能、市场定位这些底层逻辑都至关重要,深入长周期、高壁垒、高投入的车用芯片领域更是如此。

彼时,车用MCU领域海外大厂缺货形势严峻,部分国内企业下场就投注资金瞄准出货快、商业机会多的pin to pin方案,甚至这也大受主机厂/供应商的欢迎与推崇。前瞻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对于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车用MCU产品的需求,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旗芯微坚定地选择走差异化且高壁垒的技术之路,也希望赋予国产替代更多创新与意义。

在很短的时间内,旗芯微就组建了一支硬核团队,他们拥有平均超过18年的车规芯片设计经验,具有车规级8/16/32位控制器的完整开发经验,以及几十颗芯片量产的纪录,更重要的是稳健务实,具备高超的执行力及产品交付能力,这由此奠定了公司发展的底气与高度。

万郁葱用“三个高”来描述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高起点, 旗芯微最初的定位就是要成为技术的领先者,除了商业化的IP,其他IP、基础软件等都坚持自研,且创业伊始就已规划了两代车规MCU产品:第一代是单核,基于Arm Cortex-M4,功能安全达到ISO26262 ASIL-B,用于车身的FC4150系列产品;第二代是多核,基于Arm Cortex-M7,功能安全达到ISO26262 ASIL-D,用于域控、电池管理、底盘、驾驶辅助等的FC7300系列产品。

二是高效率。 通过团队的高效率执行力,快速把产品推向市场。如前文所言,这两年时间,旗芯微实现了FC4150系列的量产出货,同时FC7300可以向客户提供开发板。

三是高质量。 万郁葱认为:“车规芯片的基础与核心是安全,这代表了庄严的承诺,我们不光只是卖芯片,还要保障安全,因此我们有非常严格的质量管控流程,而且会从设计、流片、验证到量产的过程中都非常坚定地执行。”

正是看到旗芯微的实力与潜力,成立以来其备受汽车产业资本的青睐,包括小米、上汽、经纬恒润、广汽等,资本带来了创业公司发展的资金,同时提供了客户、供应链、技术等丰富资源。“他们非常支持我们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而且如果在产品定义等方面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很多投资方就会直接成为我们最早的客户。例如,今年FC4150开始批量出货,几个比较头部的客户都是直接股东,或产业资本背靠的主机厂或支持的tier1。”万郁葱谈到。

内修遇外助,突破创业初期瓶颈与挑战

当然,任何企业在创业期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挑战。万郁葱也表示,“结合我们对市场的分析及团队的优势,创业之初就制定了技术路线图,但确实在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挑战。”

充当其冲是市场的认可与接受。 万郁葱谈到,刚出来创业,市场上有若干家背景与其差不多,产品定义也类似的团队,那么如何能够做到差异化,同时把公司的理念传达给市场及投资者就十分重要。坦白讲,在最初融资阶段,曾经有等待市场认同和接受的过程,但跨过这一阶段以后,尤其是展现与证明团队实力后,旗芯微获得了比较高的认可度,融资也较为顺利。

其次是产品定义的清晰。 万郁葱指出,其实在技术路线图上也有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初期公司确定了大方向,但具体到如做功能安全ISO26262 ASIL-D的产品,到底以市场上的何种产品作为对标,还是存在在一些探讨的过程。但有幸在和投资方及合作方主机厂的研究院,以及一些tier1深度交流的过程中,融合双方对智能汽车的市场规划与架构想法,进一步清晰、完善了产品的定义,开发对应目标市场需求的汽车芯片。

另外是大部分创业公司都会碰到的产能问题,“作为新面孔,怎么样让供应链上的厂商愿意把产能给你,这也是通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所展现的实力,包括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对工艺、封测,还有对产品节奏把控的能力,逐步地让他们也认识到,这虽然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但它的技术功底很深厚,是值得在产业链上长期合作。”万郁葱补充道。

建立技术领先地位,从容应对国内国际竞争

对旗芯微等国内汽车芯片厂商而言,量产上车是真正的“靴子落地”。但业内不乏对“资本寒冬”、“下行周期”来临时这些厂商的未来之路有所担忧。一面是国内同一赛道类似厂商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红利逐渐消失后市场对于产品的期许逐渐向中高端转移,无论新老玩家都要直面全球龙头企业的压制。

在万郁葱看来,国内竞争格局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旗芯微有类似背景公司,他们在基因上都有过车规经验,都是作为创业公司在创造品牌,一开始在开拓市场方面必然会碰到一些挑战;另一类是原来在消费领域就相对成熟、体量大的芯片公司,转战到车规芯片领域,他们必然还是有一段学习路程要走,这是不可避免的挑战。

随着国产化的机遇窗口与红利逐渐逝去,中国半导体未来的发展即将步入“深水区”,“优胜劣汰”必然成为行业发展过程中正常的波动。对于不具竞争力的公司而言是挑战,而对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更多的则是机会。

万郁葱表示:“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是,做车规芯片的企业要尊重对质量、流程把控的规律,反之早晚都是会付出代价。在车用MCU这一市场,前几年因为缺芯就算涨价离谱、质量把控放松也有客户抢着用,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做一些特殊的处理可以理解,但市场总归要回归常态,最终还是要靠技术、高质量、高服务以及合理的价格来赢得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和真正的国际大厂去进行一些竞争。”

在与国际大厂的竞争中,旗芯微也保持冷静的认知。万郁葱指出,一方面,旗芯微在初期就已认识到,相对于车身来说,域控等是技术难度更高,挑战更大的领域,国际大厂在这方面的积累与能力更强。但另一方面,与车身应用MCU产品不同的是,对高性能、功能安全达到ISO26262 ASIL-D的MCU来讲,国际大厂推向市场的时间也不长,技术上没有多少代差,这表明公司也有机会。

现阶段,旗芯微基于Arm Cortex-M7,嵌入式Flash,功能安全达到ISO26262 ASIL-D的FC7300系列产品已在国内这一类产品中建立了领先地位,推向市场后获得的反馈也很好。 万郁葱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有些与旗芯微在产品定义早期就有合作的主机厂,甚至在芯片流片回来之前,就把板子做好了,产品一出来就放上去进行测试验证。

展望这一赛道的未来,万郁葱认为,“未来会有几家国产MCU厂商能够真正地走出来,预计3-5年后能从国际大厂手里拿到一部分市场份额,我非常有信心,我们将会有一席之地。”

与生态相互赋能,支持汽车芯片供应链发展

车厂与供应链也迫切需要这些有实力的国产车规芯片厂商。这一波汽车缺芯已让他们深刻意识到芯片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供应方案上一般都会要求尽可能同步开发一套基于国产芯片的方案,而且国内供应商可以配备的深度支持和响应速度,这是国际大厂难以满足的。

从旗芯微与汽车产业链的交流来看,国内车厂及汽车产业链对于国产车规MCU有明显的态度变化与期待。在万郁葱看来,在2017年之前,让一个汽车供应商和车厂用国产芯片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主要原因是他们经历了缺芯的阵痛后,都在考虑供应链上的安全,所以他们至少会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来看国产车规芯片的发展。

同时,车厂和供应商的对国产芯片的期待越来越高,“因为他们已经看到,现阶段国内车规MCU在车身的应用落地很多,因此他们愿意关注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车规MCU是不是有厂商能做,当然因为难度会高很多,认同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但我觉得愿意关注是一个基本面,这就使得旗芯微这样的公司是有机会去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还是有机会”万郁葱强调道。

为了灵活支持下游客户的应用和需求,旗芯微也在细化、拓展产品阵容。万郁葱表示,“在车身FC4150的系列中,目前我们有提供512K、1M 、2M的Flash规格,正在丰富低功耗的系列。FC7300系列,目前我们有提供8M(三核)、4M(二核)、2M(单核)的细分产品,正在根据客户需求,拓展新的封装和IP。这样1-2年后,我们的产品阵容会更加丰富,涵盖的应用和价格区间也会更加的广阔。另外,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在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这一个方向做技术的领先者,后续还会开发比现在FC7300系列性能更高的控制器,这也是我们的技术路线图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旗芯微意识到生态链对产品以及单个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致力于与供应链上的很多伙伴进行合作,希望以点带面,赋能国产汽车供应链的实质发展。

万郁葱举例来讲:“当旗芯微提供车规MCU时,可能要用到以太网的PHY,CAN的PHY,LIN的PHY,以及PMIC电源管理芯片,那么我们会积极地和这些供应链上的伙伴进行合作,这样的做法使我们单个公司从点上形成突破,并慢慢的形成一个面,一个生态。对车厂或供应商来讲,他们也乐于看到,这家公司可能不光是解决了单个MCU,或者只解决了单个PMIC,而可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些坚持这样理念的创业公司,希望能够给国产汽车发展带来的一些贡献。”

写在最后

2023年对于旗芯微是关键突破的一年,量产规模与公司业绩或将迎来爆发。

“我们预计,FC4150系列产品今年会快速放量,可能会产生几千万甚至冲击一亿的销售额。乐观情况下,FC7300系列明年可能也会进入小批量出货,2024-2025产生营收贡献。”万郁葱指出。(校对/萨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