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洛伊·山多尔,生于新旧世纪之交,欧洲市民阶层最后一个荣耀的时刻。四十一年海外漂泊、七十五年笔耕不辍、八十九年的沉郁人生,他用文字为我们保留了一个昨日的欧洲,描绘出欧洲市民主义的生活方式,刻画了市民精神的多种面向,见证并记录了市民阶层的兴衰起伏。从故乡考绍这个“大世界”出发,他求学德国,短居巴黎,游历欧洲,去往东亚,中年回到布达佩斯,继而流亡美国。他逐渐走入自己内心的“小世界”,选择用孤独的匈牙利语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开始个体生命与时代命运的对话,留下大量卓越的作品。他将自白时的孤独、沉默中的尊贵,全部都留在了二十世纪。

“马洛伊·山多尔自传三部曲”,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真正代表其作家任务”的作品,包含《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共三部。其中,前两部是首次引进的全本(2015年版《一个市民的自白》为删减版),而第三部被视作马洛伊最重要遗稿,近年内才在匈牙利发现,此次为简体中文世界首度译介。

这是“一个市民的自白”,亦是“一个公民的国家记忆”,更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欧洲百年记录”。在创作第三部《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时,他坦言,自己像是在玩火,要将全部思想倾注于纸上,仿佛是“把火焰都投在纸上”。思想之焰,燃烧的是一个作家的生命,而他的生命与匈牙利民族的命运、奥匈帝国的命运、欧洲市民阶层的命运、昨日欧洲的命运融于一体。以身为度,他所书写的这份火烫的证词,既是为欧洲市民阶层的覆灭做证,亦是为二十世纪欧洲的沉重遗产做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89年2月21日,柏林墙倒塌前夜,他感到了疲倦,觉得自己“该离开了”。于是,他在美国用一枚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自由选择死亡这个高傲的姿势成为不朽。

三十四年后,2023年2月22日,晚上19:00,我们在PAGEONE北京坊店,为他的自传三部曲举办首发式暨分享会。

马洛伊心目中那个尊重理性与秩序的欧洲,如今深陷重重泥潭:战争,自然灾难,能源危机。此刻,我们跟随东欧文学专家高兴,著名翻译家余泽民,青年作家高林,一起重返马洛伊笔下那个优雅从容的“昨日的世界”,从漫长的“镀金时代”开始,历经斐迪南大公遇刺、一战、德奥合并、二战、布达佩斯之围,回溯欧洲大半个世纪的变迁。

马洛伊曾说:“我想要记住,我想要沉默。”但后来我们都意识到,不可以沉默。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我们应该阅读并留下他这份“火焰般”的证词,让历史成为未来的明镜。

活 | 动 | 详 | 情 

活动时间

2023年2月22日(周三)

19:00—20:30

(请至少提前10分钟入场) 

活动地点

PAGEONE北京坊店3F

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北京坊东区E11

特别说明

请各位读者进店后佩戴好口罩,有序入场

并于活动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以上细则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活 | 动 | 嘉 | 宾 

高兴

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编审。著有大量译作,出版有《米兰·昆德拉传》《布拉格,那蓝雨中的石子路》《东欧文学大花园》《忧伤的恋歌》等专著、诗集和随笔集。主编“蓝色东欧”译丛,向中国读者介绍大量中东欧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余泽民(直播连线)

作家、翻译家,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特聘教授。译有凯尔泰斯·伊姆莱、马洛伊·山多尔、艾斯特哈兹·彼得、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等匈牙利作家的代表作。曾获匈牙利政府颁发的“匈牙利文化贡献奖”,被誉为“当代匈牙利文学的中国声音”。

高林

作家、书评人、《皇帝圆舞曲》作者。

相 | 关 | 图 | 书 

马洛伊·山多尔“一个市民的自白”自传三部曲

作者:[匈]马洛伊·山多尔

译者: 余泽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名家推荐

在所有重要层面上,马洛伊都属于一个正在消亡的族类,即“奥匈帝国的进步市民阶层”。

这个阶层的代表精神是“勤勉、爱国、有社会责任感、尊重学识”,是马洛伊在它不复存在后仍然孜孜不忘之物。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 M. 库切

二十世纪的文学……收到了一位新的大师死后赠与的礼物。他会跟奥地利作家约瑟夫·罗特、斯蒂芬·茨威格和罗伯特·穆齐尔齐名,甚至与受到膜拜的伟大作家,托马斯·曼与弗兰兹·卡夫卡,属于同一等级。他就是马洛伊·山多尔。

—— 德国《时代周报》

(马洛伊)重新被文学界发现,值得全世界同声欢庆……重新发现马洛伊,就像在阁楼上发现一幅古老的大师画作。

——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马洛伊·山多尔是我最喜爱的小说作者,匈牙利人,他的小说,很简单,很像舞台剧,可能只是一段长对白,但愈读愈惊心,因为他对人的内心的观察,冷静到近乎残忍。……我比较喜欢读寂寞的人写的小说,因为寂寞的人不为任何人而写。甚至不写。

—— 作家黄碧云

马洛伊的作品不属于任何一种现代派,没有任何现代意味,但却反映了一百多年来一个最重要的现代性问题,一个现代派作家不会触及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世纪的平民化过程与传统价值沦丧的关系。……马洛伊最终得到世人的认可,他作品的价值被重新发现,这或许表明,他所揭示的主题触到了现代人的痛点,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蔑视人道主义的世界。

—— 东欧文学研究专家景凯旋

马洛伊·山多尔的主要作品,都是关于匈牙利在当年作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的记忆性、历史性和个人性、艺术性的书写。这是观察他一个很重要的起点。阅读马洛伊·山多尔,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消逝的年代,以更为清晰的面目,在向我们走来。

—— 作家邱华栋

马洛伊出生在奥匈帝国行将终结之际,他的家族在当地历史悠久、受人尊敬,是典型的老派欧洲贵族,但很显然,在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若干轮次的资本洗牌中,这样的家族往往会历经各种分化与流变,从望族到小资本家到中产者到破落贵族。这过程中,他们保留着精神上的高度自洽,竭力保全原有的社交习性与生活格调,这与外部的泥沙俱下、平民化与实用主义的普罗趋势往往会形成一种隐喻或实质上的异位感。马洛伊本人更是如此。他成年后的整个写作、爱情、职业与生活完全就是一部没有完结篇的欧洲流亡史……

—— 作家鲁敏

马洛伊·山多尔在现代欧洲经典作家中的独异性,既源自其在精神上与埃比克泰德、马卡斯·奥勒留和蒙田等思想者的切近,还在于他在审视思考现代世界时从未屈从于那些潮流,而在具体写作中他又从不在乎自己的文本是否跟上了“现代”的节奏。他的灵魂就像来自遥远的年代、经历过无数岁月,在他的眼中,人仿佛并无时空界限,而在他的书里,他为他们的灵魂创造了永生的可能。

—— 作家赵松

报 | 名 | 方 | 式 

关键词: 把火焰投到纸上 走进马洛伊山多尔笔下的昨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