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高,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一身工装,胸牌上写着“国家电网”四个字……他就是国网阜阳供电公司配电运检抢修班成员、安徽省电力公司首席电缆技能大师、江淮电力工匠、“刘斌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刘斌。

只要居民用上电,再苦再累都值得

来自湖北恩施大山里的土家族青年刘斌,总觉得自己和安徽特别有缘。1987年出生的他,在合肥工业大学读完研究生后,就走进了国网阜阳供电公司,成为一名配电检修工。

“越是天气异常,越是环境恶劣,配电网设备越容易出事,配电检修人员也就越忙。”几年前的一个冬夜,大雪纷飞。当时正值用电高峰时段,有些配变超负荷运行,需要调整负荷,为了准确掌握现场运行情况,刘斌主动申请到现场进行负荷与温度测量。由于部分配变装设在野外并且分散,所以测量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步行。

“寒风刺骨,20厘米厚的积雪,一脚踩下去就淹没了裤脚。才测量完三台,整个脚就已经被冻得麻木了。”刘斌一直咬牙坚持着,直到最后圆满完成测量任务。

去年盛夏的一个周末,城区一条10kV电缆发生故障,影响某小区居民正常用电。刘斌立即与同事赶到故障现场。由于电缆从地下电缆井穿过,他穿上绝缘靴带头下了井,踩着井里难闻的臭水和淤泥,从这个沟爬到那个沟……

一年四季,刘斌穿梭于阜城的大街小巷,每年检测设备上千台,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故障,出色地完成了各类重大节日、活动、考试保电与检修等工作。面对工作的辛苦,他总是面带笑容地说:“只要居民能够用上电,再苦再累都值得。

带领团队研制工具与装置

在国家电网,刘斌还把工作现场当作创新阵地,以现场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攻关。

在环网柜电缆终端狭窄空间检修过程中,电缆肘形头里面的螺帽与垫片拆装特别费时费力,还容易掉落,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容易造成安全风险。为解决该问题,刘斌通过近半个月的研究,借鉴雨伞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了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细小零部件拾取爪专用工具。

配网电力电缆头的制作过程中工序复杂、时间久,常用的手工锯、剪刀剪切、虎口钳铰撕以及利用螺丝刀撬动等方法剥切电缆钢铠,费时、费力、工艺难以把握。他借鉴了剪刀剪切的工作原理,通过改进,设计了一种专用的电缆钢铠剥切工具,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钢铠剥切工艺水平。该工具获得省电力公司群众创新二等奖。

短短几年,刘斌团队的8项创新成果分别获中电联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安徽省电力公司专利二等奖、群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刘斌还热心公益。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刘斌下沉到社区协助开展值班值守、出入登记、清洁消毒、宣传科普等疫情防控工作。每年,他还定期到社区、养老院、学校等地方开展电力“e”诊、安全用电宣传等活动。

关键词: 工作原理 一年四季 基本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