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议》推动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各国碳市场的发展。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34个碳市场。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的中国,碳市场也成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相关资料图)

碳市场交易价格 (以下简称 “碳价”)是推动碳市场功能发挥的关键要素,关乎碳市场的稳定运行和碳减排效率。6月以来,中国全国碳市场碳价快速上涨,6月起挂牌交易和大宗交易量价齐升,8月15日挂牌交易成交价更是一举突破了长期40-60元/吨的波动区间,超过70元/吨,创下2021年开市以来的新高,释放出积极信号。

路孚特碳研究组分析师宋雨彤对华尔街见闻分析,本轮上涨是在季节性因素、政策因素等强力支持下的市场回应,尽管全国碳市场碳价或将继续保持高位,仍然存在下行风险。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则告诉华尔街见闻,中国碳市场年覆盖碳排放量是欧盟碳市场的两倍多,但交易量不足欧盟碳市场同期的2%,碳价方面,全国碳市场挂牌价格虽然突破了70元/吨大关,但相较同时期欧盟碳市场50-96欧元/吨的碳价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季节性因素

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挂牌交易价格自4月短暂下跌后迅速震荡反弹,8月15日挂牌交易均价达到70.07元/吨;大宗交易价格在2022年6月短暂冲击了一次60元后,一直保持在40-60元/吨的区间。

今年7月起大宗交易价格开始发力,8月份大宗交易日成交价格多日超过60元/吨。相较之下,第一履约期(2019-2020)全国碳市场成交均价为42.85元/吨,价格区间为30-60元/吨(含大宗交易)。

同时,成交量也相应上涨,7月后,市场日挂牌成交量明显提升,有大宗交易成交的天数一并上涨。

“价格上涨的一个驱动力是季节性因素,参与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需要在6月30日前提交其2022年排放的核查报告。这也意味着,自6月开始这些企业已经对其本履约期的排放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结合之前3月份发布的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企业可以对其今年的配额盈缺情况进行预判。鉴于第一履约期有配额惜售情况的发生,为了按时履约,今年一部分有配额缺口的企业积极应对,提早布局购买足额配额。”宋雨彤解释道。

她还表示,在第一履约期中,部分企业对碳市场履约流程不熟悉,花费了一定时间开设注册登记簿以及交易账户。因此在本履约期基础操作熟悉的前提下,企业可以为今年的交易和履约早做准备。

按照全国碳市场公布的时间线,注册登记机构应该于8月11日前完成配额和履约通知书发放工作。这也意味着全国碳市场配额将在8月11日前后发放到重点排放单位账户中。

“第一履约期过后市场上存量配额有限,难以形成活跃市场,但今年8月配额分配到账户后,各家企业手里都有一定数量配额,这就支持了市场交易。”宋雨彤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到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第一履约期截止日期)总体配额履约率为99.5%。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文要求各省11月15日前重点排放单位完成95%履约,12月31日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宋雨彤认为,在该通知的推动下,今年的履约率预期将增长。为了达成95%的目标,交易和履约的活跃期也会较第一履约期提前。

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中,配额基准值较上一履约期有所下降。这有可能将是未来的配额发放趋势。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碳市场也将支持国内的有效碳定价。

未雨绸缪

学界认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的独特性在于人为将生态环境要素以碳排放权的形式商品化,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保证其稀缺性,建立起市场交易价格信号,从而将经济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负外部性内生化。

碳价主要受碳配额供需关系的影响,出于平抑碳价过度甚至异常波动的实际需要,全球所有碳市场都具有价格或配额供给调整机制。

“政策方面,今年新提出的配额预支和个性化纾困政策,将对市场供需平衡造成影响,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市场中的配额采购需求。”宋雨彤在预测碳价走势时表示。

而如果CCER重启政策推行顺利,签发门槛低,履约截止日前有大量CCER涌入市场,也将继续增加碳价下行的压力。她的观点认为,从基本面来看,市场整体配额总量仍过剩,若盈余企业大量抛售,市场下行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此外,目前全国碳市场成交量中大宗交易占比较大,成交价格一般低于挂牌交易成交价,且日均成交量波动较大,因此其价格对市场均价影响较大。例如8月14日,尽管配额当日最高价上扬至71元/吨,但相较于上周五的69.9元/吨新高还是有所回落,当日挂牌交易收盘价为68.33元/吨;大宗交易成交价大幅下挫,由8月10日至11日的67元/吨新高,回落至仅52元/吨。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温室气体问题的政策工具,由于它的市场性质由政府控制,因此,碳价格易受较多因素影响,近几年,越多学者看重外部因素对碳价格的影响程度。

“疫情、战争、政策等冲击主要通过改变经济活动总量和生产方式、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等机制对碳价会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目前我国碳市场价格受此类冲击影响有限,但是以国际碳市场运行为鉴, 还是应该提前部署碳价监测、预警和调控以待其成熟运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琎如是说。

据悉,新冠疫情初期,由于经济活动减少导致欧洲碳排放量减少,控排主体对碳配额的需求相应下降,欧盟碳市场交易价格于2020年3月暴跌40%;而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国际油价一度创下历史新高,天然气、 煤炭、 电力等能源价格集体上涨,包括欧盟、英国、北美、新西兰等在内的碳市场出现碳配额抛售,碳价看跌预期走强。

碳市场还极易受到政策性事件影响,2013 年1月欧盟投票否决了一项旨在通过延迟部分市场配额入市的碳价支持计划,欧盟碳市场交易价格应声暴跌了40%,这些都可以带给尚处蹒跚学步期的中国碳市场深刻启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