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市再无千亿基金经理

作者 | 陈圣洁 编辑 | 袁畅

自2020年开始出现的千亿基金经理(权益),在2022年一季度全数被“消灭”。

根据最新的一季报统计,除去货币、固收(含固收+)基金经理以外,目前所有管理主动偏股基金的基金经理,已无一人受托规模达到1000亿元,

此前超千亿的葛兰、张坤、刘彦春等都已低于千亿。

截至4月23日上午发布的一季报数据,业内管理规模最大的单个基金经理受托规模为961.48亿元(如下图)。

另外,一季度内,业内前十大权益基金经理的受托规模,平均回撤了18%,相比沪深300指数同期跌幅更加可观。

这或许说明,超大型基金的管理目前在业内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这背后的很多情况值得深思。

01

“顶流”规模普遍萎缩

尽管销售渠道在一季度掀起一轮以定投为代表的“尔康手”,以鼓励基民在下跌市道中继续买入权益基金。

但顶流基金经理的管理金额仍出现了明显下滑。

截至一季度末,业内管理规模最大的前十位基金经理,依次是: 葛兰、张坤、谢治宇、刘彦春、周蔚文、刘格菘、胡昕炜、李晓星、萧楠、冯明远。

其中,第十名的门槛已经降到了382亿元,也是过去一年以来的最低值。

02

缩水主因是净值回撤

分析“顶流”的规模变动原因, 净值回撤是首要原因。

根据统计,年内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净值,成批出现跌超30%的案例(截至4月20日),对规模影响巨大。

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前十名的基金经理无一人规模降幅缩水超过25%(下图)。

这意味着,其中绝大多数人的受托份额数有所增加,年内正申购(新基金募集)明显。

投资者给予顶流基金经理的宽容和信任并未衰退。

03

“顶流”版图揭示权益格局

把视野放宽到前20名,可以发现,如今的行业“一线”基金经理的阵容出现了相当多的基金管理公司。

这某种程度上亦是目前业内权益基金市场格局的写照—— 百花依然齐放。

总结来看,顶流基金经理中, 易方达人数最多,占有四席:张坤、萧楠、冯波、陈皓;

各占两席的有五家公司,分别是:

中欧基金(葛兰、周蔚文)、兴全基金(谢治宇、董理)、景顺长城(刘彦春、杨锐文)、前海开源(崔宸龙、曲扬)、银华基金(李晓星、张萍)。

各站一席的有六家公司:

富国基金(朱少醒)、广发基金(刘格菘)、汇添富基金(胡昕炜)、信达澳银基金(冯明远)、嘉实基金(归凯)、汇丰晋信(陆彬)。

上述基金经理通常也是各家的投资核心,其中有 投资总监或高管职务的人占到七成。

附图:管理规模排名前2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

04

还有“隐形顶流”未上榜

除了前述的基金经理外,业内还有一些隐形的顶流基金经理不可忽视。

首先是, 易方达的张清华。

虽然他因为管理“固收+”产品,未列入此次排名的序列。但不可忽视的是,他的产品有不少权益投资比例超过50%。

若以规模计, 张清华是业内主动基金管理规模最大者,季末管理规模1028亿。

其次是 赵诣

今年3月23日正式离职的赵诣,恰好在本次统计截至期前结束他的上一段公募生涯。

但若以他3月23日在管基金的规模来计算,赵诣的受托规模大概率会超过325亿,并进而占据行业前十六位。

作为2020年的三冠王,以及近年新能源、制造业的重要及基金经理,赵诣在离任前是不折不扣的行业“一线”。

其三是 睿远基金、交银基金、中庚基金的部分基金经理。

上述几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有多名知名基金经理,因为公司主动的限制规模而未能上榜。但以其市场潜力而言,放开销售是完全可能进入业内“顶流”。

这包括 睿远基金的赵枫、傅鹏博,交银基金的“三剑客”和杨金金等。

此外, 中庚基金的丘栋荣的募集节奏一直也比较谨慎,因此,他的规模增长也比较克制。

截至一季度末,丘栋荣在管4只基金规模为203.38亿元,较上年末的174.25亿元增加了29.13亿元,在行业内属于规模逆势增长较多的基金经理。

05

各家机构规模增减不一

choice数据显示,一季度,162家基金公司中,有114家的公募非货币基金(或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规模出现萎缩。

其中,规模前20 的基金公司中,除了招商基金规模逆势成长外,其余19家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

如图所示:

附图:数据来源:choice数据终端,2022/4/22

规模的缩水的幅度不用,也影响了整体规模的排名。例如,正增长的招商基金就取代汇添富基金,排名上升2个名次,成为第5名;而缩水规模较小的鹏华基金取代嘉实基金成为第9名。

关键词: 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