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选基金经理这件事上,谁也别笑谁……

翻到一份报告,同样是买基金,机构赚钱的概率比散户高5%,平均收益率也高了将近3个百分点。

刚好基金年报也披露完了,我们来看下机构重仓,甚至加仓的基金有没有抗住这轮回调!0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先把去年下半年机构加仓的基金找出来。筛选条件是这几个:

基金是主动权益基金,且股票+可转债仓位超过50%;2021年年中和年末,基金规模都超过5亿元(多份额合计);剔除C类等其他份额。因为条件设置的简单,筛出来的基金数量非常多,有上千只。 我们只看机构加仓比例比较大的。 这是机构加仓比例超过30%的,一共22只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是-19.49%。

这是机构加仓比例介于20%~30%的,有54只,今年以来平均收益是-16.92%。

这个收益如何?和市场平均水平比较下。今年以来,沪深300、中证500平均跌了13.6%;股票基金指数跌了17%左右。有点不尽如人意,这些基金虽然得到了机构的青睐,大比例加仓,但并没有跑赢市场平均水平。

02跑不赢市场平均水平,那总能跑赢被机构大手笔减仓的基金吧?懒猫把机构减仓比例超过20%的基金也梳理了下,名单在这里:

一共31只。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比如,谭丽管的嘉实产业优选,被机构减持了29.35%。杨浩和封晴共同管的交银内核驱动,也被减持了26.77%。...还有刘畅畅的华安文体健康,也被机构减持了20.49%。不过,巧的是,这些基金平均也跌了17.73%。和机构“青睐”、大手笔加仓的基金相比,半斤八两。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

03再退一步,今年以来,也就3个多月,时间短。再加上今年行情也一般,机会不多,拉长时间,机构重仓基金会不会表现好一些呢?懒猫重新设置筛选条件:

基金是主动权益基金;每年年末,基金规模超过5亿元(多份额合计);每年年末,机构持仓比例超过20%。比如,2020年以来,就是2019、2020、2021年,连续3年,年底时,基金规模都超过5亿元,机构持仓比例也都超过20%。表现似乎也一般,要一直往前追溯到2016年(距今6年多),机构重仓基金才开始跑赢基金市场平均水平。

2020年以来,机构连续重仓基金平均涨了43.47%,跑赢大盘指数,但和基金市场平均水平差不多。往前算,从这一轮牛市的起点2017年开始算,还跑输了基金市场平均水平。再往前算,2016年以来,跑赢了基金市场平均水平。2015年以来,领先优势更加明显。终于把文章开头的报告圆回来了,机构看中的基金不是一无是处,但大浪淘沙,只有经得起长时间沉淀的基金才能跑赢市场平均水平。04可能有小伙伴好奇,2015年以来,是哪些基金一直被机构重仓呢?名单在这里,一共14只。王君正、周蔚文、曹名长、王培、李晓星、魏东、余广,再加上名气没那么大的王健、莫海波...一大半是明星基金经理在管理。

说实话,这个结论,懒猫多少是有些失望的。原因很简单,又回到了“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的老路上了。单看一年,机构重仓(持有比例超过20%)的基金有上千只。但拉长时间,机构一直重仓的基金就剩14只了。其中,一大半还是明星基金经理在管理。在选基这件事上,机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不过冷静想一想,事实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基金经理是个大浪淘沙的职业,只有优秀的基金经理才能一直被认可,一直被重仓。今天,全市场4000+只股票下跌,不少小伙伴的基金估计也要绿了。心里也不好受,有些人可能又要骂基金经理了。还有一些,可能已经骂累了,就懒得骂了。但骂归骂,骂完后不妨回归初心,静下心来想想:(1)你认可你选的基金经理吗?他是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精华吗?(2)这个时候,换其他基金经理的基金会不会好一些?又往哪换呢?好,今天就说到这里。最后熬一碗鸡汤,希望小伙伴挺过去。放宽心,困难只是暂时的!!!本文作者:懒猫,来源:懒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在选基金经理这件事上,谁也别笑谁……》

关键词: 平均收益率